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八章:萌芽的蓝图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农业银行” 的字样,里面只有去年攒下的八百块 —— 那是他顶着夏天的大太阳,在街头卖了三个月冰棍,省吃俭用攒的,连一根五分钱的冰棒都没舍得给自己买过。

    钱不多,加起来才两千八百块,摊在灯下的旧报纸上,却像堆小小的、会发光的希望,照亮了屋里的昏暗。那些纸币上的人像,在昏光里仿佛都笑着,映得他眼底也亮了。

    他开始找家里的 “隐秘角落”,每一个地方都是他以前就琢磨好的,像藏着秘密的小盒子:

    床底第三块松动的砖块 —— 他用指尖抠住砖缝,轻轻一撬,“哗啦” 掉下来点碎土,里面积着层薄薄的灰,指尖一拂就扬起细尘。

    尘雾里藏着颗笑笑上个月掉的乳牙,乳白色的牙釉上还沾着点淡红的血丝 —— 那是他连夜用软纸包好塞进去的,当时女儿还哭着说 “牙牙飞走了”,他哄了半天才哄好。

    他把存折塞进去,存折刚好卡在砖缝里,不晃也不掉,再把砖块按回去,拍了拍上面的灰,看起来和其他砖没两样,只有他知道,这里藏着他们父女俩的 “底气”。

    墙皮剥落的裂缝 —— 客厅墙角有道两指宽的裂缝,是上次下雨漏水泡的,里面还留着水浸过的黑印。

    他把两百元现金折成三叠,每叠都叠成小方块,像叠纸船似的,小心翼翼地塞进裂缝里,生怕碰掉了旁边的墙皮。

    外面用张 1996 年的旧报纸盖住 —— 那报纸上还印着 “物价平稳,鸡蛋每斤  元” 的标题,边角都发黄发脆了,刚好能挡住裂缝,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旧棉袄的内衬夹层 —— 那件藏青色的棉袄是苏晚晴生前缝的,袖口都磨破了,露出里面的棉絮,他却一直没舍得扔。

    棉袄左襟的内衬里,苏晚晴特意缝了个三寸宽的夹层,针脚密得能数清,每一针都比指甲盖还小 —— 那是晚晴怀着笑笑时,坐在灯下缝的,当时她说 “以后万一难了,能藏点应急的钱,别让孩子受委屈”。

    他把三百元零钱塞进去,指尖还能摸到棉袄里的棉絮,软乎乎的,带着点阳光晒过的味道 —— 那是上个月晴天时,他在楼顶晒过的,当时还特意拍了拍,让阳光多钻进去点。

    钱藏得像地里的土豆,扎实;像墙缝里的草籽,隐蔽;像棉袄里的棉絮,暖和,每一处都带着土腥味的踏实,是能攥在手里的安稳。

    最后,他从里面数出五十元,压在枕头下 —— 这是接下来五天的开销,包括买米、买咸菜,多一分都不带走,他得省着,把钱花在 “刀刃” 上。

    做完这一切,天色已擦黑。窗外的蝉鸣渐渐弱了,从 “知了知了” 的狂叫,变成了断断续续的低吟,像累极了的人在喘气。

    林凡生起了煤炉子,那是个铁皮做的小炉子,炉口都锈了,边缘掉了块铁皮,露出里面的黑炭。他夹起一块蜂窝煤,“咚” 地一声放进炉子里,火星子簌簌往下掉,落在地上灭了,留下点点黑痕,映得旁边的铁锅泛着暖光。

    他从网兜里掏出新买的豆油 —— 是本地榨油坊的散装豆油,装在透明的塑料瓶里,油色像融化的琥珀,清澈透亮。

    他倒了两勺油,油刚碰到热铁,就 “滋滋” 响起来,一股浓郁的豆香瞬间飘满屋子,勾得笑笑从桌边探出头,小手抓着桌沿,脚尖踮得老高,连咽口水的声音都听得见

    ——“咕咚” 一声,在安静的屋里格外清楚,像颗小石子掉进了水里。

    他从冰箱里拿出块五花肉,约莫半斤重,肥瘦相间,是早上在菜市场买的,花了三块五。

    他把肉切成薄片,放进锅里煸,油花 “噼里啪啦” 地冒得欢,肉皮先皱起来,像老人的手背,再从粉红变成浅黄,最后裹上一层金黄的油亮,猪油的香味混着肉香,飘得满楼道都是,连隔壁王婶家的咸菜香都压下去了。

    等肉煸得出油,他再把洗好的西红柿切进去 —— 西红柿是本地菜农种的,个头不大,皮上还带着点土,但是酸甜多汁,一进锅就 “嘶啦” 一声,酸香瞬间腾起来,笑笑的眼睛更亮了,直勾勾地盯着锅里,小舌头忍不住舔了舔嘴角。

    一碗西红柿打卤面端上桌时,面条还冒着热气,裹着浓稠的卤汁,红色的西红柿块、金黄的肉片、绿色的葱花,撒在上面格外好看,像幅小小的画。

    笑笑拿起小勺子,扒拉着往嘴里送,卤汁沾在嘴角,她用舌头一卷,连下巴上的汁都舔干净,小脸蛋-->>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