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片极致的困惑中,天幕之上,那死寂的画面再次流动起来。
画面没有回到战场,而是出现了一位位后世战略家的剪影。
他们或在地图前沉思,或在会议中推演。
最终,所有的观点汇聚成天幕旁白那沉稳而有力的声音,开始为千古帝王解开这惊天之谜。
为何在胜利的顶点主动后撤?
因为,这一战的战略目的,已经全部达成。
第一重目的,藏于雷霆万钧的兵锋之下。
其一:军事目的——“惩戒”,而非“占领”。
旁白的声音,一字一顿。
字字千钧。
此战的核心,不是为了开疆拓土,而是为了打痛他,打服他,打出边境此后数十年的和平安宁!
天幕上,画面飞速切换。
一边是战前,尼赫鲁在国际上大放厥词,天竺军队不断蚕食边境,气焰何其嚣张。
另一边是战后,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国家,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再不敢在边境线上有任何实质性的军事冒险。
一战,换来半个世纪的安稳。
这个对比,直观,且震撼。
大唐太极殿内。
李靖眼神豁然开朗,紧绷的身体微微放松,喃喃道:“原来如此……此为惩戒之战!以雷霆万钧之势,一战摧其心胆,使其五十年不敢北望!”
他彻底明白了。
一城一地的得失是小利,换来国家长久的战略安宁,才是万世大利!
其二:后勤补给,已至极限。
天幕画面陡然一转,呈现出那条连接着前线与后方的生命线。
那是一条在世界屋脊上开凿出的简易公路,蜿蜒曲折,险象环生。
无数的战士和民工,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靠着最原始的工具,甚至是双手,在悬崖峭壁上维护着道路。
风雪呼啸,一场大雪下来,道路便会被彻底掩埋。
旁白的声音沉了下来:大雪即将封山。若继续向平原深入,数万大军的后勤补给线,随时可能被冰雪切断。届时,这支深入敌境的孤军,将陷入粮弹告罄的绝境。
“嘶——”
大明殿内,徐达倒吸一口凉气。
作为大明军神,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一旦断绝,哪怕是天兵天将,也只有覆灭一途。
“上位,这是见好就收,是兵家不败之正道!”徐达立刻向朱元璋解释,“深入平原,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已是强弩之末,是将自己置于死地!”
朱元璋那拧成疙瘩的眉头,终于松动了一丝。
他还是觉得憋屈,但这个理由,他懂。
打仗,不能光凭一腔热血。
其三:避免陷入“占领”的泥潭。
天幕上,那张巨大的天竺地图再次展开。
一望无际的国土,密密麻麻的人口标注,让所有帝王都感到一阵头皮发麻的压力。
天竺国土广袤,人口数以亿计。一旦选择占领其首都,战争性质将彻底改变。我军将从一场自卫反击战,陷入一场无休无止的占领战!
画面中,出现了无数天竺平民的脸。
他们的眼神中,带着仇恨与抗拒。
届时,我们面对的,将不再是那不堪一击的正规军,而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游击战、破坏战、治安战……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泥潭,会把一个国家活活拖垮、耗死!
旁白的声音,冷峻无比。
而这,恰恰是某些环伺在侧的强权,最希望看到的结局。
他们巴不得华夏将宝贵的国力,全部消耗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从而延缓,甚至打断自身的发展!
轰!
这句话,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