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34章 艾蒿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灶房里传来“哗啦”的水声,张梅正把沾着汤渍的碗筷泡进井水里,指尖刚碰到水面就缩了缩——井水刚打上来,带着地底的凉,驱散了午后的燥热。

    她拿起粗布巾,顺着碗沿慢慢擦,午餐肉的油星在水里散开,飘出淡淡的肉香,还能想起刚才汤里的鲜味儿。

    “小心点擦,碗沿有豁口,别划到手。”

    陈溪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手里端着个竹筛,里面摊着刚采的蒲公英,正把枯叶挑拣出来。

    竹筛放在石阶上,阳光透过筛眼落在地上,投出细碎的光斑。

    张梅赶紧点头,放慢动作:“知道啦陈溪姐!我慢慢擦,不着急。”

    苏野和林砚没歇着,正蹲在发电机旁。

    林砚手里的扳手敲在接线柱上,发出“叮当”的轻响,每敲一下就侧耳听,确认螺丝没有松动。

    苏野指尖悬着淡蓝微光,像条细带绕着发电机外壳转,过了会儿才开口:“内部齿轮转得稳,没有杂音,晚上电网能正常启动。”

    林砚放下扳手,目光扫过院子西侧——之前被腐行者撞过的篱笆歪了半截,木头裂缝里卡着碎石,风一吹就“吱呀”晃。

    “下午加固篱笆,”她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灰,“得去废墟找几根结实的断木,再用铁丝绑紧,不然夜里腐行者再撞,怕是挡不住。”

    “我跟你去搬木头!”张梅擦完最后一个碗,举着布巾跑过来,水滴顺着布角往下滴,在地上砸出小湿痕,“陈溪姐也一起吧,说不定能再采点草药,上次你说的防蛀的艾蒿,咱们多找些!”

    陈溪笑着把竹筛里的枯叶倒进柴堆:“行,我跟你们去,顺便看看能不能找到野麻,搓成绳子绑木头,比铁丝还结实。”

    四人往废墟走时,午后的风比早上大了些,吹得断墙后的野草“沙沙”响。张梅走在中间,时不时弯腰捡地上的细铁丝——都是从废弃的铁架上拆下来的,弯弯曲曲的,却还能用。

    陈溪走在她旁边,眼睛盯着路边的草丛,很快就停住脚:“你看,这就是艾蒿,叶子背面是白的,闻着有股怪香。”

    她蹲下来,用指甲掐断艾蒿的茎,黄绿色的汁液渗出来,“采的时候别连根拔,留着根,下次还能长。”

    林砚和苏野走在前面,专找粗些的断木。

    “这根怎么样?”苏野指着一根碗口粗的断木,指尖蓝光扫过,“里面没蛀洞,也没烂心,够沉,能当篱笆的主杆。”

    林砚走过去试了试,双手抱住木头往上提,腰腹发力才挪了半米:“够结实,再找两根细点的当副杆,就能把西侧的缺口补上。”

    张梅和陈溪也赶了过来,张梅想帮忙抬木头,却被林砚拦住:“你力气小,去帮陈溪采艾蒿,或者找野麻,搓绳子更需要人手。”

    张梅噘了噘嘴,却还是听话地跟着陈溪钻进草丛——野麻长在断墙根,茎秆又细又长,陈溪教她用指甲划开外皮,抽出里面的纤维:“这个纤维晒干后搓成绳,比铁丝还耐磨,绑木头不容易松。”

    找齐三根断木、一捆野麻和半篮艾蒿后,四人往农舍回。

    林砚和苏野抬着主杆,脚步放得稳,避免木头撞在断墙上;张梅手里攥着野麻,跟在后面哼着歌;陈溪则把艾蒿放进竹篮,时不时回头看看,怕落下什么。

    回到农舍,林砚先把西侧松动的旧木头拆下来——木头已经被腐行者撞得开裂,边缘还留着深褐色的爪痕,扔在柴堆旁,以后能当柴烧。

    苏野则在地上挖坑,用军刀把土刨松,再把新的主杆埋进去,用石头砸实:“埋深点,不然腐行者一撞就倒。”

    张梅和陈溪也没闲着。

    陈溪在灶房烧了锅水,把艾蒿放进去煮,很快锅里的水就变成深绿色,飘着淡淡的草药香。

    张梅则坐在石阶上搓野麻——把纤维理直,两根拧在一起,力道均匀,搓出来的绳子又紧又韧。

    “陈溪姐,你看我搓的行不行?”她举起手里的绳子,眼里满是期待。

    陈溪走过来扯了扯,笑着点头:“比我第一次搓的还好,够结实。”

    艾蒿水煮好后,陈溪端着锅出来,用刷子蘸着水,仔细地刷在新木头上:“艾蒿水能防蛀虫,还能让木头不容易烂,晾干一会儿再绑绳子,-->>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