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1 杨坚称帝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无首之时,陈后主主动向后梁伸出援手。陈后主此举,被陈朝内部那帮狎客粉饰为“有道明君,万方来朝”。

    隋文帝得知后爆出一句经典名言:“我为民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话虽霸气,但对于伐陈之事,隋文帝并无十足的信心。南北分裂的局面将近三百年,统一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陈后主虽然昏聩无能,但南陈的水军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尚有数十万众。而隋朝强悍的是骑兵,到了江河上就毫无用武之地。

    带着种种疑虑,隋文帝召集群臣开了一次伐陈动员大会。

    对于隋文帝统一天下的想法,宰相高颎看得十分真切,但他提议伐陈之事应该徐徐图之。

    在如何灭陈这个问题上,高颎给出了三条计策——“废其农时,疲其兵士,隳其粮储”。如何废其农时呢?高颎分析,隋国处江北,气候寒冷,水田收割较晚,而南陈气温较高,水田收割较早。在南陈忙于收割水稻之时,隋国可略略征集人马放出声响,扬言要进攻陈国,那么陈国必定会屯兵防御,因为北齐和西梁接连被灭,就是路边的小孩都知道大隋下个目标就是陈国了,对于大隋的一举一动,陈国都非常紧张,这样就足够废掉陈国的农时了。而每次征集小股人马,这对大隋来说根本没啥影响。

    如何疲其兵士呢?高颖说,在扰乱陈国收割农时的同时,出动小股部队,反复骚扰陈国边界,但不进行实质性的进攻。等陈国集结部队,准备好防御了,大隋则撤回军队,如此再三,时间一长,“狼来了”的次数多了,陈国军队就会麻痹,再发动突然袭击,必然可以成功。这便是“敌退我进,敌进我退,敌疲我扰”的军事思想。

    如何隳其粮储呢?南方土层薄,民间盖房子多用木头、竹子和茅草,而且南方湿气大,储存粮食没法用地窖,农民都是在地上建粮仓储存粮食。高颎认为可以派一些身手矫健的间谍潜入南方,在起风的时节顺势放火,烧毁当地粮食和房屋,破坏南方经济。如此几年下来,富庶的南方必然陷入穷困境地。

    这3条计策,每一条都是阳谋,在南陈忙着秋收的时候,隋国大张旗鼓地说要进攻,却不见实质性动作,陈国虽然知道这是隋国故意鼓噪,但是知道了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些大张旗鼓的动作里面,会不会突然出现一次真的,对方大军压境,自己却毫无准备,那就太亏了。

    就像现代的军事演习,很多演习演着演着突然就变成了真的军事行动,挨打的国家往往被打得措手不及。隋国的扰敌疲敌之策,同样是一目了然,但陈国不知道哪一次是真的“狼来了”,也就不敢放松警惕,只能疲于应对。

    隋文帝听了频频点头。

    隋朝照着高颎这套组合拳打下来,陈朝的军队和百姓很快便陷入了整体疲软的状态。

    然而长期亲昵佞臣狎客的陈后主,对周遭的危险毫不知情。在隋朝加快灭陈步伐之时,他却念着张丽华侍奉自己有功,想要废长立幼,将爱妃的儿子立为太子,并顺带废黜沈皇后,改立张丽华为后。这一切在他废完太子后,就被隋军的攻势破坏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