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杨忠凭借追随宇文氏的功绩被赐姓普六茹,到北周时官至大司空、柱国大将军,受封为随国公。杨忠相貌魁梧,武艺超群,身长七尺八寸,在战场上格外勇猛,是一员横刀立马的猛将。有一次杨忠随宇文泰出外狩猎,遇到一只猛兽,杨忠丝毫不惧,挺身上前用左臂挟持兽腰,伸出右手拔出兽舌,将猛兽当场制服,其勇武深得宇文泰的赏识。
可杨忠人到中年还没有儿子。
对于一个有爵位的权贵来说,没有子嗣,也就没有继承人,这很让人头疼。
杨忠35岁那年,他的妻子吕苦桃终于在冯翊般若寺诞下了一名男婴。据《隋书》记载,杨坚将要出生时,红光照室,紫气满庭,当时正值六月,天气炎热,褓母用扇子为杨坚扇风,然而杨坚却怕冷,已冻得哭不出声来。
杨坚出生后,有个叫智仙的尼姑对杨忠夫人说,这位公子不能像常人那样养育,应该留在寺院中的别馆抚养。
杨忠夫妇中年得子,自然对这个儿子万分疼惜,而北朝佛教兴盛,他们也相信智仙的话,认为孩子托身寺庙,更有可能健康成长。
于是杨忠的儿子在寺院中度过了童年时光。师父智仙为他起了个威风凛凛的小名,叫“那罗延”,并告诉他:“儿当大贵,从东国来;佛法当灭,由儿兴之。”
那罗延,意为佛教中的金刚力士,一般是手持法器、具有神力的护法神形象。智仙知道,这个将门出身的虎子终将走出寺庙,到广阔的天地建立不世之业。
转眼间,杨坚到了娶妻的年纪。
杨忠的老上司独孤信看中了相貌非常、气度不凡的杨坚,于是将第七女独孤伽罗嫁给杨坚为妻。
《隋书》记载,杨坚大婚时,时年14岁的独孤伽罗要他发誓,从此只与她一人相爱,“誓无异生之子”,也就是不能跟其他女人生孩子。杨坚从小在寺庙长大,形成了老成持重的性格,遇到刁蛮的独孤家七小姐,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却说宇文邕是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泰曾夸赞年幼的宇文邕说:“成吾志者,必此儿也!”但宇文泰去世时,宇文邕尚未成年,也非长子,显然与朝政大权无缘。
宇文泰死后,其侄子宇文护执掌政权,辅佐宇文泰最年长的嫡子宇文觉北周孝闵帝取代西魏建立北周,宇文护自封晋国公,任大司马,后迁大冢宰相当于丞相,独揽军政大权。
宇文护察觉到朝中重臣独孤信、赵贵等密谋忤逆自己,于是利用权势清除异己,另立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北周明帝为帝。
宇文毓在位仅三年,武成二年560,宇文护再度废帝,改立18岁的宇文邕。
三年间,宇文护接连废黜、杀害两个堂弟宇文觉、宇文毓,再加上禅位后被杀的西魏末代皇帝拓跋廓,宇文护掌权期间杀了三个皇帝。
宇文邕接过皇位后,没有立马违抗这位强势的堂哥,朝中事无巨细皆由宇文护做主。
宇文护逐渐威胁到北周皇权,他想拉拢关陇集团的其他成员给自己撑腰,于是向杨坚抛出了橄榄枝,有意给杨坚一个美差。宇文护的意思是:小杨啊,你不要不识抬举,跟着我有肉吃。
年轻的杨坚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是否该跟着宇文护站队,就去找他爹杨忠商量。父亲杨忠给他出主意,说:“两姑之间难为妇,汝其勿往!”
俗话说得好,媳妇夹在婆婆和小姑之间,总是不好处理关系,你就让宇文家这两帮人自己折腾,别去凑热闹了。杨坚听从父亲的建议,不参与宇文护的夺权之争,但也因此不受重用,只能当个清闲的小官。
宇文护常年掌控军权,宇文邕难以通过军事政变来对抗,只能暗中联合胞弟宇文直等宗室以及部分忠于皇帝的朝臣,用宫廷政变除掉宇文护。
天和七年572三月,宇文邕和宇文护一同去含仁殿拜见太后宇文邕之母叱奴太后。按照惯例,太后以家人之礼对待宇文护,让他坐下聊天。
入殿前,宇文邕对宇文护诡称,太后近来脾气不好,经常酗酒,希望大冢宰朝见时好言相劝,我这里准备了一篇《酒诰》,您可读给太后听。《酒诰》出自《尚书·周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第一篇禁酒令。宇文护被堂弟多年来的顺从蒙蔽,也没多想,接过《酒诰》,进殿后便为太后诵读。
惊魂一刻在刹那间发生。
宇文护读到一半时,宇文邕忽然出现在他的身后,手持玉笏猛击宇文护的头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