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198章 加杠杆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一倍的杠杆…”

    听到这个具体的比例,周正贤和徐立强暗自都稍稍松了口气。

    这个杠杆倍数虽然仍然存在风险,但尚在可控范围内,远比他们想象中那些动辄三五倍的激进杠杆要稳健得多,缓冲空间也更大。

    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后,陆阳便结束了这次短暂的会议。

    他的目的仅是告知二人后续的操作方向,而非征求他们的意见,因此并未多做停留。

    会后,陆阳直接拨通了他之前在花旗银行户指定的客户经理的电话。

    此前,他的银行账户资金量并不突出,并未引起银行方面的过多关注。

    但在与谷歌的交易完成,那笔巨额的4亿美元资金入账后,情况瞬间改变。

    他很快便接到了多位花旗银行客户经理的来电,热情推介各类私人银行服务和理财项目,当时均被他一一回绝。

    如今,他既然决定使用杠杆增持苹果股票,就必须与银行合作以获取融资。

    如果花旗银行能够满足他的一倍杠杆要求,他自然也乐于省去更换银行的麻烦。

    这与国内的金融体系有所不同。

    在中国,受严格的分业监管限制,商业银行与证券业务分离,银行本身不直接提供证券交易的融资融券服务,该功能由证券公司提供。

    而在美国,许多大型全能银行如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等自身就拥有强大的证券经纪业务部门,能够直接为高端客户提供股票质押和融资买入服务。

    花旗银行的客户经理在听完陆阳的要求。

    希望以现有4亿美元现金及买入的股票作为抵押,申请一倍的融资额度后,态度极为恭敬。

    表示此事超出其权限,将立即向上级主管及风险部门汇报,会在确认可行性后尽快给予陆阳正式答复。

    陆阳的要求本身并不过分,一倍杠杆在风控严格的华尔街大型银行看来属于相对保守的操作。

    但其涉及的金额实在过于庞大,任何一笔涉及数亿美元信贷的决策,都必须经由高级别主管乃至风险委员会批准,远非普通客户经理能够处理。

    面对花旗银行客户经理的回应,陆阳并不感到意外。

    以他目前的资金体量,确实已算得上是银行需要高度重视的顶级客户。

    不过,让他略感惊喜的是花旗银行的处理效率。

    仅仅两个小时之后,他便接到了客户经理的回电,被告知他申请的一倍杠杆融资。

    即4亿美金保证金,融资4亿,总计8亿美金操作额度已正式获得银行内部批准。

    虽然在美国,许多行政事务的效率可能不尽如人意,但在金融领域,尤其是能为银行带来丰厚利润的业务上,其效率和执行力往往高得惊人。

    这其实很现实——在高利润行业,员工的动力也截然不同。

    例如,在美国,大多数工作并不提倡加班,但华尔街的投行和商业银行核心部门绝对是例外,加班对他们而言是家常便饭,根本不值一提。

    资金问题顺利解决后,陆阳毫不拖延,立刻找来徐立强,告知他融资事宜已全部搞定,剩下的建仓操作就全权交由他负责。

    在陆阳最初下达买入苹果公司股票的指令后,徐立强就已经回去做足了功课。

    他搜集了大量关于苹果公司的详细信息。

    目前,苹果公司的总市值大约在550亿美元左右,体量已然十分庞大。

    因此,陆阳这8亿美元的资金,如果策略得当、操作分散,完全可以在不引起股价显著波动的情况下悄然入场。

    这也正是陆阳的核心要求:他不想成为推动股价上涨的“点火者”,只愿做一个安静的“潜伏者”。

    静待苹果公司因其自身产品而价值重估,然后再从容地收割利润。

    一周后,陆阳踏上了返回中国中海的航班。

    在这一周里,徐立强出色地完成了建仓任务,将陆阳账户中的资金全部换成了苹果公司的股票。

    对陆阳而言,接下来就很简单了:耐心持有,等-->>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