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288章:杨先生回乡省亲!【3】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上,早在1975年初,紫琻县上义公社光锋大队黄坑排生产队在全国率先实行“分田单干,分户经营”模式。

    相较1978年冬实行分田单干的皖省凤阳县小岗村,紫琻上义要早三年多。

    到1978年10月,上义公社全面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单干”。

    也就是说,国内其实已经有一些地方,已经偷偷地进行分田到户,甚至包产到户,多劳多得,自己干的模式。

    杨继荣和李玉芳对于这些不了解。

    现在听到杨铭说分田到户的时候,也是有些惊讶。

    “Peter,你刚才在淡水的食堂说大锅饭,怎么现在又分田到户?”杨继荣不敢相信问道。

    大锅饭?

    即使杨继荣和李玉芳没有经历过,他们也知道是如何的。但是,要说这分田到户和大锅饭是完全两个不一样的性质了。

    “爹地,妈咪,国内一直在变化,只是外人还不知道而已。”

    “我觉得分田到户好啊,多劳多得,勤奋的人,当然可以吃饱,懒人就只能饿死。”杨继荣说道。

    他本身就是觉得多劳多得,勤奋致富是应该的。

    那个大锅饭根本不现实,违背了人性。

    杨铭,杨继荣,李玉芳在车上聊着的时候,杨铭和杨继荣从沈先生两人给他们带来老家的资料得知。

    现在老家是三角塘生产队,所谓生产队,就是农村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模式,和大锅饭时代又不一样。

    大集体时代的公社,体制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作为基础的生产队,既是一个劳动组织,又是一个经济实体。

    每个社员的物质收益和经济收益,与生产队的经营好坏紧密联系在一起。

    因为公社按计划下达给生产队的各项实物上交任务和各项摊派,生产队必需无条件的完成,完成任务后,剩余的实物和钱财,再由生产队按照相关的政策分配给社员。

    因而所有社员的口粮和现金都是没有固定的,年景好粮食丰收了的时候多些,基本能填饱肚子,甚至在完成上交的购猪任务后,生产队逢年过节种夏收夏种的时候,还能杀上几头猪分给社员们改善伙食,打打牙祭。

    如果遇到灾荒年,粮食减产,把公粮和购粮上交后,生产队能夠分给社员的粮食已经所剩不多了,社员们就只能勒紧裤带半饥半饿的过日子了。

    社员们吃不饱饭的日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几乎是常态,因而那个时代能夠吃上饱饭是一种享受。

    以后随着农业水利基础建设的建成,旱涝灾害减少了,加上化肥的使用和良种的推广,在七十年代后期,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了,生产队吃不饱饭的情形才逐渐好转,完成公购粮上交任务后,社员们分到的口粮也基本上夠吃了。

    杨继荣老家的三角塘生产队,从五十年代以来,都是一直吃不饱,根本没有那么多口粮的。

    以至于一些家庭,十口人,甚至十几口人一天,加起来只有半斤米的口粮,煮出来全部都是稀粥,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不饿呢?

    杨继荣早就知道,现在三角塘生产队还可能是最穷的。

    想到这里,他们忍不住又是叹气。

    。。

    一行车队经过颠簸不平的公路,一路北上。

    来到惠东的平山镇公社的时候,现在太阳已经下山,天色已经黑了。

    最重要已经到了晚饭时间,不可能再继续赶路。

    平山镇公社,不仅仅是平山镇治所所在地,还是惠东县城所在地,相比起淡水那边,这里的街道多一些,除了街道一些两三层楼的白墙砖房外,实际上,大多也是普通的土坯瓦房为主。

    杨先生一行人被安排到平山镇公社的饭堂吃晚饭,另外准备安排在这里的唯一招待所住下。

    杨铭等人来之前。

    惠城和惠东方面的负责人,他们已经等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见到杨先生等人的身影,如今看到这些豪车开过来的时候,知道沈先生,张秘书,还有来自香江的杨先生一行人终于到来了。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