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四章:都外玄真观,父子对话!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寒冬腊月,神京都外,一片白雪皑皑,路上行人稀稀疏疏。

    “哒哒哒!哒哒哒!”

    一行身影策马驰骋,为首的贾琰身上裹着一席黑色熊皮大氅,眼眸锐利,全然没有在意寒风凛冽。

    西山位于京城西北方向,做为太行山北端余脉,北起居庸关,南至涞水,东西绵延120余里,从金朝时期起便是皇家陵寝与园林聚集地,永定河贯穿其中,将西山分为南北之势,峰峦耸拔,古木参天,素日里就罕有人迹,数九寒天更是无人问津。

    “二爷。”

    “前面就是玄真观了。”

    随行的宁国府小厮指着西山深处的一座道观,介绍道。

    “嗯。”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贾琰看见了隐匿在山间的建筑,白雪覆盖下隐约可见青砖灰瓦,苍松翠柏,更有冉冉青烟升腾而起,想来是观中烧香拜神所致。

    不一会儿,一行人来到了玄真观前,一名道士模样的身影迎上前去:“来者何人?”

    “你们在这里等着。”

    贾琰翻身下马,大步踏入了玄真观,那名道士模样的身影并未阻拦他。

    “是。”

    一干随从恭敬的下马,静候一旁。

    从大门踏入观中,贾琰直接走向了正殿,两束目光落在了三清塑像下,那个盘膝打坐的身影上,眼中不由得流露出惊异之色。

    在他的记忆中,关于贾敬的片段并不少,高门显贵出身,又是进士郎,一身儒雅,风度翩翩,哪里似眼前人,身形佝偻,宛如枯槁。

    “你来了?”

    盘坐在蒲团上的贾敬背对着贾琰,对他的到来一点都不惊讶。

    “我以为你只是为了逃避那些事,挂着修道的名头,躲进深山老林,求一个安静。”

    “没想到你还真吃上了那些所谓的金丹,难不成你以为自己当真能在这里修成神仙,羽化飞升?”

    “呵呵。”

    注视着贾敬,贾琰讥讽道:“莫不是枯坐数年,让你大彻大悟,忘却了过往云烟。”

    “你愿意,他愿意吗?你可曾问过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他要的是什么?”

    ‘沙沙...’

    贾敬从蒲团上站了起来,转过身看向自己的幼子,一双浑浊的老眼分外深邃。

    “我不相信你不知道他要什么,他要的是一把刀。”

    “一把足够锋利,可以劈开笼罩在皇权上的阴霾的刀。”

    “贾家是开国一脉的领头羊,没有谁比贾家更合适做这把刀。”

    “毕竟,贾家曾经做了太祖、太上皇乃至先太子的刀。”

    迎着贾敬的双眼,贾琰森冷的话语在三清殿中回荡。

    从初代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跟随大乾太祖秦宇打天下,为王前驱,再到二代宁国府主事人:世袭一等神威将军、京营节度使贾代化,二代荣国公贾代善跟随顺康帝秦熠平定辽东边患,夺回辽西走廊,然后是三代宁国公府主事人、乙卯科进士、袭二等将军贾敬,荣国公府袭一等将军贾赦为先太子肱骨之臣。

    贾家整整为大乾皇室效力了三代人,多少儿郎的鲜血染红了这座江山社稷,这才导致了如今的贾家人才凋敝,甚至可以说在传续上断代。

    事实上,无论是勋贵之中第一个进士的贾敬,还是一等将军贾赦都不缺才能,一个是先太子的智囊,一个是先太子的先锋大将。

    谁也没有想到八爷党会发动叛乱,率兵围杀东宫,那一夜,整个神京陷入了战火,最终,太上皇诸子只剩下了三人,义忠亲王、忠顺亲王都亲身参与了那一仗,落下一身沉疴旧疾,一向平庸的四皇子登上了皇位。

    新君即位迫切的需要证明自己,太上皇始终把持着权利,雍平帝没有支持者,元从一脉不可能放着太上皇不去效忠,选择跟着他,只有开国一脉才是他能够争取的对象。

    然而,贾家已经在这场夺嫡中折损了太多人,无力维系下去,为了避嫌,宁国府主事人贾敬终日在天香楼饮酒作乐,荣国府主事人贾赦窝在偏院中,根本没有计较荣禧堂为二弟贾政继承之事。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