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了对这片微小样本的极限探测分析。目标:样本中是否含有特殊同位素,尤其是那些在自然界极其罕见、具有特定半衰期、可用于地质年代追溯的超重元素衰变子产物。
分析结果艰难地一条条弹出,在屏幕的角落闪烁着微光。实验室操作记录:“样本存在极高能级生物干扰…污染屏蔽层突破风险…极限分析进行中…”
裴凡生屏住呼吸。
时间仿佛凝固。
终于,结果艰难地凝聚成型。一条数据曲线格外清晰地显示在裴凡生眼前:样本中检测到了极其微量的 ^{244}Pu 钚-244 衰变特征峰。钚-244是一种半衰期约8080万年的超铀元素,在太阳系形成早期由超新星爆发产生,随后在星际尘埃和古老岩石中极其微量存在,其浓度在地壳中随地质年代增加而缓慢指数级衰减。而衰变产物中,^{240}U 铀-240 半衰期仅小时,^{236}Th 钍-236 半衰期仅分钟,这类极其短寿的衰变产物的残留浓度比例,是判断样本形成后暴露在地质环境中具体时间的“放射性钟”!
裴凡生瞬间将蜀中“星火”项目对该地层岩芯的精确同位素地质年龄报告导入对比。“星火”钻探点,地下1800米岩层,放射性测年结论为:距今约7亿年,误差±200万年。该地层钚-244本底浓度参考值为: 极低水平!
然而,屏幕上,“旧食”残留样本中检测到的钚-244浓度,远超“星火”钻探该深度地层的本底浓度标准值!更重要的是,其短寿衰变产物^{240}U 和 ^{236}Th 的残留丰度比例高得反常!裴凡生心脏狂跳,颤抖着双手输入公式进行逆推计算。
屏幕上,代表时间的数字飞速变动。计算结果残酷地闪烁着:
根据^{244}Pu->^{240}U->^{236}Th 衰变链残留丰度比例模型反演计算…样本暴露于当前位置地层流体环境时间估算值: ≈ 5 ± 4 天。
六天?!
只有六天?!
这结果如同晴天霹雳,彻底粉碎了关于“沉睡苏醒”或“意外泄露”的所有可能假设!
裴凡生猛地站了起来,椅子因他的突然动作向后滑去,发出一声刺耳的刮擦声。他的脸色煞白如纸,额头瞬间渗出细密的冷汗,双眼死死盯着那个计算结果,仿佛要将屏幕烧穿。一个多月前,那份关于西伯利亚永久冻土下TAO封存点异常震动的简报他记得清清楚楚!就算怪物从西伯利亚一路钻到蜀中地底两千米,也绝不可能只用六天!而且这残留物…这是粘在它身上的!证明它就在六天前,刚接触到这里的环境!
就在这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指尖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几乎是疯狂地调取了事故爆发前几分钟——也就是基地传感器因‘铁幕’启动而彻底失效前几秒钟——C2污染区域核心的空气成分分光质谱仪记录的最后一帧完整光谱数据!这仪器极端敏感,能捕捉到大气中万亿分之一的痕量气体成分。
裴凡生驱动“织网者”锁定了光谱中所有可能存在奇特谱线的区域!时间坐标精确指向“铁幕”主闸门最终关闭前5秒!
屏幕疯狂闪烁!一个微乎其微的、几乎与背景噪声完全重叠的、仅存续了不到2纳秒十亿分之一秒的光谱能量峰被强行捕获、放大、特征比对!
特征比对库疯狂检索。半秒钟后,一个几乎不存在的匹配项被标注出来:‘拓扑不稳定能子Topo-Instable Energyon’ - 理论模型预言:特定超空间折叠/定点传送完成后,其引起的局部空间曲率急速回弹过程中,必然短暂存在的时空“褶皱”残留信息粒子。
匹配度:高度疑似!置信度待评估,但其存在及能量衰变方式与理论模型高度一致!
瞬间,三条冰冷的线在裴凡生脑海中轰然交汇,编织成一张巨大的、散发着浓重阴谋气息的网!
“幽灵震源”: 深井底部发现的、精确匹配“物质能量折跃场坍缩余波”的非自然高频能量震荡。证明:传送启动点!
“生物定时器”: “旧食”残留生物粘液中的超重元素衰变时钟指征其暴露在蜀中地下环境的时间仅为约6天! 证明:抵达时间!
“时空褶皱粒子”: C2核心区域、在空间通道最后坍缩关闭瞬间捕捉到的“拓扑不稳定能子”特征光谱!证明:传送结束点!
结论无可辩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