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八十八章 封赏国公?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汴京,文德殿。

    文武百官齐聚,满堂尽是朱紫。

    官家赵祯端居御座,一袭衮冕礼服,袍绣章纹,头顶十二旒。

    “自太祖皇帝立国以来,此乃我大周首次开疆拓土!”

    赵祯扫视百官,一举一动尽显是欣喜。

    “自江卿上奏《平戎策》以来,不足两年时间,已成拓疆之功,实为能臣、贤臣、忠臣之表率。”

    “众位卿家以为,该作何赏?”

    说着,赵祯起身,双手背负,尽是帝王威严。

    如今,边疆的功绩名单还没有呈上来,但功绩第一人,肯定是主帅江昭,这一点毋庸置疑。

    趁着没事,议论一下赏赐。

    赵祯的态度非常明确。

    大赏特赏!

    大办特办!

    让史书大书特书!

    作为一位无子的老年皇帝,猛地有了开疆拓土的功绩。

    并且,他还是国祚百年以来唯一一位有过开疆拓土功绩的皇帝!

    这是什么概念?

    说句不夸张的话,庙号、谥号都得一一变动,往上擢拔。

    赵祯心中的兴奋,常人难以度量。

    “以惯例论之,开疆拓土,可封世袭伯爵。”内阁大学士庞籍走出一步,缓缓答道。

    这是太宗皇帝定下的规矩。

    开疆拓土者,封爵!

    当然,太宗皇帝可能没预料到开疆拓土的竟是文官。

    话音未落,宰辅大相公韩章叱道:“不可!”

    韩章一步走出,重重的扫了一眼庞籍,出声道:“依臣之见,还是酌情简拔、封赠祖先、荫封子孙、御赐宝物为妙。”

    韩章补充道:“亦可封赐流爵,给予食邑。”

    总之,就一句话。

    不要世袭的伯爵!

    韩章此言一出,不少文官相继点头,表示认同。

    文官,要什么世袭伯爵啊?

    “大相公言之有理啊!”礼部尚书王尧臣高声附和。

    以惯例论之,勋爵若非奉旨领兵,不能出京。

    上一代打下基业,下一代世袭爵位,就得禁锢于汴京。

    须知,江昭并非武将出身,军中势力也并非根深蒂固。

    一旦世袭伯爵之位,他这一代还好,妥妥的有望入阁。

    可下一代就不行!

    下一代得到的只有一个空头爵位,没有半分实权。

    时间一长,地方上的势力消弭,区区一个没有权势的伯爵,仅仅是有些富贵而已。

    要真论起权势和影响力,甚至可能都不如一县县令。

    县太爷好歹还掌握几十万人生计呢!

    要是子孙哪一代出个混账,走了武将路子,那更是哭都没得哭。

    这可不是魏晋三国时期,文武划分不明确。

    如今,文武划分俨然相当清楚,也相当敏感。

    世袭爵位,未免给人一种不文不武的感觉。

    相比起世袭伯爵,荫封子孙,让子孙进士不断代,为一方郡望,权势、富贵,都不缺,难道不香吗?

    世袭伯爵,肯定不差。

    但对于淮左江氏这样的郡望而言,连锦上添花都称不上。

    “韩卿以为,该怎么封?”赵祯莞尔一笑。

    “以惯例论之,封以世袭伯爵。不过,文官世袭,实在不妥,或可封以流爵。”

    韩章沉吟道:“既是封流爵,就得往高了封。”

    “要不,干脆封个国公吧!食邑两千户!”韩章脸不红心不跳,身形清瘦,举止自有风骨。

    “国公?”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