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百一十四章 江阁老“仁义”,陛下“圣明”!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文章书曰:此自然之理也。”

    江昭念了一句,喝道:“既如此,欧阳大学士是认了结党一事?”

    “结朋,但并未营私。”欧阳修沉着脸道。

    结党营私,结党是结党,营私是营私,这是两码事。

    关于《朋党论》,这些年他都是这么辩解的。

    江昭点头,也不深究。

    “战时诬帅,可为通敌。”

    “胁迫君父,也即谋逆。”

    “结党营私,动摇国本。”

    “此三罪,皆已查实,还望陛下定罪!”

    江昭拱手一礼。

    事实上,三宗罪,但凡欧阳修、吕公著二人认了一宗罪,就已经大败而归。

    毕竟,究竟怎么判罪,还是皇帝说了算。

    两人干的事,满朝文武都心知肚明。

    皇帝,缺的也就是个判罪的由头。

    认一宗罪与认三宗罪,判罚差别不大。

    区别就是,认三宗罪,两人算是彻底声名狼藉、身败名裂。

    认一宗罪,未免罪状太少,两人名声要好上一点。

    当然,其中还涉及判罚七八十位上呈奏疏者的问题。

    罪责其二,言疏乱政,裹挟君父。

    这一罪状,必须得让欧阳修、吕公著二人哑口无言。

    为此,江昭甚至都没有声势打压,而是抛事实。

    丹陛之上,赵策英长呼一口气。

    终于可以判这两人的罪了!

    “欧阳修,结党营私,目无君父,藐视君威,罪责难辞其咎,贬黄州司户参军!”赵策英大手挥道。

    “吕公著,陷害贤臣,挑拨离间,结党营私,目无君父,下狱三年,流放三千里!”

    “陛下圣明!”

    文武百官,齐齐一拜。

    其中,欧阳修贬黄州,注定只是起点,而非终点。

    一般来说,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

    这是太宗皇帝定下的祖训。

    不过,祖训是一回事,实际上又是另一回事。

    不杀,不代表不能病死。

    一旦欧阳修到了黄州,屁股没坐热,肯定就有新的册令传下去,命其改道去往新的任职地。

    如此,往复几次。

    要么病重致仕,要么病死任上。

    这也算是惯用流程。

    就连范文正公,也是死于上任途中。

    吕公著,则是单纯的下狱,流放。

    罪已定下,自有禁军招呼两人走出朝堂。

    江昭拱手一礼,退回班列。

    就在这时,一人忽的问道:“陛下,不知受到奸臣蛊惑,上言奏疏的朝臣,如何处置?”

    从其言论,不难知晓此人就是其中一位上奏“轰炸”皇帝的文臣。

    一言落定,百官齐齐一哗。

    议论之声,甚是鼎沸。

    特别是上奏过的朝臣,更是如坐针毡,心头不安。

    “没有趁机上奏过的爱卿,有何见解?”赵策英并未急着表态,反而问道。

    朝堂上就三四百位大臣,一下子治罪七八十人,绝对会大肆动摇政局。

    欧阳修一脉的人都治罪,肯定不可行。

    六脉把持六把椅子,一下子就少了一脉,结局就是造就韩系把持三把椅子,亦或是余下其他的某一系掌握两把椅子。

    不管是什么结果,都不太好。

    信任江卿是一回事,但信任不意味着绝对的放纵。

    否则,那就不是“荣宠”,而是加害。

    三把椅子都是韩系-->>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