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百零七章 熙河现状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熙河路,熙州。

    熙河开边,拓土七州,即拓土洮州、河州、兰州、乐州、岷州、迭州、宕州。

    所谓的熙河七州,并不囊括熙州。

    以往,开疆拓土,乃是以熙州为运转核心。

    彼时,建造了不少官邸,以处理军务、政务。

    如今,熙河七州自成一路,皆是曾经的异族统治区域。

    为了便于统辖,官家赵祯下诏,特意划了陕西统辖的熙州给熙河路,合八州之地。

    如此,自然就是以熙州为治所。

    安抚司,安抚副使厅。

    江昭端坐主位,章衡、苏轼、苏辙、章惇、曾布、顾廷烨、王韶、种谔、沈括、薛向、蒋之奇,以及赵策英等五位宗室,一一齐聚,分列左右。

    其中,苏轼、苏辙、章惇、曾布、沈括、薛向几人,要么是一州知州,要么是一州通判,都是州郡官员,本应上州郡任职。

    不过,涉及边疆,几人都是初步入边,不清楚边疆政局,却是特意旁听一二。

    “近来,边疆如何?”江昭举目向下,望向一位着甲小将。

    此人,姓郑,乃是忠敬侯郑顺的幼子,人称小郑将军。

    要是不出意外,估摸着就是英国公独女张桂芬心有属意之人,也即后来娶了国舅爷妹妹小沈氏的人。

    相比起顾廷烨,这位小郑将军缺了一份谋略,但论起果敢却是未必输上多少,也算是武将勋贵年轻一代第一档次的人物。

    “禀宣抚使。”

    小郑将军重重抱拳,禀报道:“近来,吐蕃首领唃厮啰病逝,传位于幼子董毡。董毡仓促即位,实际掌控地域仅是湟州、廓州、西宁州三州。

    董毡威望不足,瞎毡之子木征、董谷、结吴延征、瞎无叱、巴毡角、巴毡抹,磨角毡之子瞎撒欺丁,都有趁机动摇董毡地位的迹象。

    其中,以占据了大部分青唐之地的瞎毡之子木征为其最,几度举兵试探。”

    江昭了然,缓缓点头。

    湟州、廓州、西宁州,都是非常临近黄河的区域。

    这可都是水土肥沃之地。

    相比起熙河七州,湟州、廓州、西宁州的肥沃程度肯定是要差上不少。

    不过,相比起青唐甘肃之地,湟州、廓州、西宁州三州,肯定是要肥沃不止一个档次。

    如图:左上角是湟州、廓州、西宁州,大概就是这样

    而今,木征占据了大部分青唐之地,士气正盛,一旦杀死了董毡,动荡的吐蕃部落肯定降服于最强者,木征就可成为下一位“唃厮啰”。

    “董毡此人,可尝试过拉拢?”江昭出声问道。

    掌握湟州、廓州、西宁州三州,董毡就是最临近熙河七州的吐蕃部落首领。

    余下的,肯定也还有一些部落临近熙河七州,但都部落太小,成不了大器。

    这样临近的部落,还是以拉拢为主。

    一如俞龙珂部落,就是在河州、宕州附近生活,渐渐融入农耕生活,为大周抵御吐蕃。

    “英国公老将军遣人找过董毡。”

    “如何?”江昭望了过去。

    要是董毡亲周,无疑是最好,支持就行。

    让吐蕃人打吐蕃人。

    要是董毡排周,事情就要难办不少。

    偶尔支持,偶尔不支持。

    总之,须得保持董毡部落半死不活,但又不能让他真的灭亡。

    董毡部落,因地理位置的缘故,注定是大周与木征的缓和点。

    “态度摇摆不定。”小郑将军解释道:“此人,几次变卦,一时说要与大周守望互助,一时又说吐蕃与大周是两个国度。”

    江昭摇头一笑,摆手道:“摇摆不定就是亲周。”

    堂堂部落首领,态度不清晰,肯定是有所顾虑。

    董毡的顾虑,无非就是担心大周与木征-->>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