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维南惊呼一声,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此时的心情,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让他有种在做梦的感觉。
过了好半晌,他才回过神来。
“恭喜!”
这下子,大家还在争论的,关于陈辉能不能拿到下届菲尔兹奖的问题,终于不会再有争议了。
“既然如此,那你现在也算是有时间了,快来帮我们看看这些问题吧。”
鄂维南拉着陈辉来到总控台,上面堆满了凌乱的草稿纸,足可见鄂老的确是被这些问题折磨得焦头烂额了。
“那个小家伙是谁啊?”
新来的研究员张星看向旁边的杨驰,好奇的问道。
他来实验室这么长时间,可从来没见过鄂维南院士对谁这么客气过,不要说笑脸相迎,和颜悦色,就是心平气和都很少。
“你不认识陈辉?”
“他就是陈辉?”
张星顿时肃然起敬,他的确不认识陈辉,但他怎么可能不知道陈辉,他会到这里来,也都是因为这位捣鼓出了新型半导体材料。
只是他没想到,陈辉竟然这么年轻!
“他来了,我们的实验就有救了!”
原本同样焦头烂额的杨驰也心头一松,神色肉眼可见的变得开心起来,跟陈辉合作了好几次,他现在对陈辉已经产生了一种盲目的自信。
“他真的有这么厉害?”
张星对杨驰的这种变化很是不理解,他知道陈辉在数学上的造诣很高,或许在国内都找不到几个比他更强的。
但他难道还对实验材料学也很有造诣?
“应该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明白了。”
杨驰没有多说,事实胜于雄辩。
张星看向控制台上跟鄂维南院士讨论的陈辉,眼神中带着迟疑,他倒是希望陈辉真的能有杨驰说的那样厉害,作为国家特殊机构的研究员,他比任何人都希望氧化镓能够工业化量产,也比任何人都清楚,那将是何等的盛世!
……
实验流程陈辉早就有所了解,并不需要鄂老过多解释。
总控台上足有十多面屏幕,上面是实时监控的各种参数的实时监控数据,温度、压力、气体流量、坩埚转速、籽晶取向等,每个屏幕上展示的不仅是实时数据,还有模型预测出来的走向,以及历史数据,误差等各种维度的数据。
在看到这些数据时,陈辉也明白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困扰大家这么长时间了,氧化镓晶圆生长涉及数十个工艺变量,传统数学优化方法全因子实验设计需进行指数级实验2次,成本极高,难度极大。
当然,说到底还是因为每一个工艺背后作为支撑的基础工艺水平不到,达不到工业化需要的精度,才需要他们从数学上想办法,通过软件的性能来弥补硬件的缺陷。
想明白这些问题后,陈辉再看向屏幕上的各种数据,眼前已然是不同的世界。
溶液扩散模型与实际有偏差,只需要修正模型热力学参数即可,鄂老他们做不到,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找不到一个准确的切入点,没理清模型与实际现象之间的联系罢了。
但陈辉,一眼就看出来了。
在短暂的思考后,他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起来。
一旁的鄂维南院士停止了喋喋不休,瞪大眼睛看向陈辉,虽然他知道陈辉来了肯定能解决问题,但这才来多久?
十几分钟而已!
他就找到问题所在了?
虽然他也想早点解决这些问题,但如果陈辉真的只用十几分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会显得他们很呆。
陈辉不知道鄂老在想些什么,他已然沉浸在了浩瀚如海的数据中。
通过DFT计算Ga和O的形成能,修正LSW模型的扩散系数公式……
十几分钟后,陈辉就已经得到了一个全新的LSW模型。
“验证一下。”
将草稿纸上的模型递给蔻依。
蔻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