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210章 可能性不大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通常来说四个月前评审委员就已经投票选出最终获奖人了。”

    “也就是说,留给陈教授的时间已经只有不到半年时间,而像这种重大成果,审稿时间少说也得三五个月,除非陈教授现在就完成证明,然后投稿,否则这一届菲奖获奖的希望很小。”

    “更何况,陈教授最近精力并不在质量间隙上,或许,这个证明太过艰难,他暂时放弃了吧。”

    这位教授已经看过陈辉提交到华夏数学学会上的学术报告内容,是关于凝聚态物理方面的成果,并非杨米尔斯方程的证明。

    显然,陈辉已经改变了研究方向。

    “真希望陈教授能够再努努力。”

    那位提问的记者满脸期待的看向主舞台上拿着荣誉证书拍照的少年,“这样的话,明年菲尔兹颁奖的时候,四个菲尔兹获奖者中,有三个是华夏人,这样的盛况,简直不敢想。”

    听闻此言,周围人不禁有些恍惚,他们都还没意识到,原来华夏数学已然悄然崛起到如此地步。

    主舞台上的陈辉并不知道大家在台下的套路,此时他已经捧着荣誉证书走下了舞台。

    领奖之后自然是有发表获奖感言环节,但两个人获奖,也并不需要都发表一遍,这个机会自然是留给老师了。

    袁新毅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场面,一番获奖感言再次赢得满场热烈掌声。

    陈省身数学奖之后,又颁发了钟家庆数学奖,这个奖项主要奖励的对象是华夏国内在读或毕业不久的博士研究生,每届不超过四人。

    麦吉尔大学陈敏博士、图卢兹第三大学邓斌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林怡雯博士、吉林大学钱伟超博士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数学会钟家庆数学奖。

    开幕式到此也终于接近尾声,又是一番获奖感言后,最后,数学会三大奖项资助方代表分别上台致辞,就轮到受邀嘉宾做开场报告了。

    早就做好准备的陈辉上台,再次跟大家分享了一下自己那篇《数论几何化》论文中提到的模型,去年参加欧洲数学学会年会时,原本就是准备汇报这篇论文的,没想到临时有了新的发现,换了题目。

    于是这篇早就发布的论文,到现在其实也还没有在公共场合做过分享,这也是陈辉最终选择以此为题的原因之一。

    尤其是现在,这篇论文的模型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正是与大家见面的好时机。

    “根本听不懂,怎么办,好绝望……”

    刚刚拿到钟家庆奖的林怡雯绝望的低声说道。

    “这个模型是不是太过理想化了?”

    邓斌眉头微蹙,虽然他也没能完全听懂,但大概还是明白了陈辉的意思,“能够在《数学年刊》上发表,说明在数学逻辑上是没问题的,但真正应用起来,能有作用吗?”

    “怎么就没有作用了?你做过应用吗?”

    一旁的陈敏顿时怒目而视,普通小女生有自己的明星偶像,她们这些博士小女生,当然也有自己的偶像,而陈辉,虽然比他们年纪还要小很多,但并不妨碍被她们当成偶像。

    因为颁奖的缘故,四位钟家庆奖获得者是坐在一起的,就像陈辉跟袁新毅的座位是在一起的一样。

    邓斌明智的选择了闭嘴。

    只是他们还不知道,陈辉的模型不仅已经在应用中得到了验证,还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虽然上面没有故意风锁消息,但因为论文还没发布,知道这个消息的人也并不多。

    “即便这个模型在应用中没有问题,可他将自己的精力浪费在这上面,质量间隙问题怎么办?”

    邓斌闭嘴,同为女生的林怡雯却摇了摇头,“这样一来,下一届菲尔兹奖恐怕是没什么希望了。”

    “也不能这么说,质量间隙问题数学界几十年都没有解决,如果继续研究下去,很可能一辈子都作不出来,现在改变方向,陈教授反而能有更多的机会做出成果,未必是件坏事。”

    一直没有说话的钱伟超开口说道。

    不止是他们,会场中其他人也都是差不多的心思,有人感慨陈辉浪费了天赋才华,有人认为陈辉开始搞些花里胡哨却没有实用的概念。

    这时,陈辉的报告会也接近尾声。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