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201章 燕北来人(二更)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凝聚态物理了?”

    他知道陈辉同时还在研究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现在又开始研究凝聚态物理,三线并行,他也不知道该说陈辉艺高人胆大,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不少学者的确会同时研究多个课题,但这些课题通常都是密切相关的,从来不会有人同时研究三个并没有明确联系的方向。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哪怕陈辉是天才,也不可能将自己的精力分成三份后还能做出成果。

    这不是时间堆积就能做到的,因为这三个方向的任何一个,都需要学者们投入全部的精力才可能有所收获,分散精力的后果只能是在三个方向上都达不到门槛,最后一无所获,白白浪费时间,浪费自己的天赋。

    “你先看看我们的最新成果!”

    王启明平复心绪,仔细查看起陈辉这份报告,很快,他就神色严肃起来。

    陈辉提出的方法并不难懂,普通人也能理解,虽然模型他看不懂,但他知道陈辉这篇论文是通过了《数学年刊》学术编辑审核的,并且,陈辉这个课题的合作者,是舒尔茨!

    也就是说,这个模型,或许真的能行?

    至少理论上应该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但想要真的实施起来,谁也不知道最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王启明毕竟也是数学家出身,对前沿科技的敏感度还是有的,他可以想象这个模型成功后会带来多恐怖的影响。

    如果只看当下,这甚至比杨米尔斯方程的突破,对这个世界的影响都还要大得多。

    为了这个浪费三个月超算中心算力,王启明觉得是可以试一试的,毕竟超算中心又不是他的,。

    但校长和其他学院的人能不能同意,就不好说了。

    “正好下周就要重新分配超算中心算力,你到时候跟我一起去开会吧。”

    陈辉的课题申请说服了王启明。

    一周的时间?

    陈辉眉头微皱,但也还算能接受,正好到时候舒尔茨应该能将代码发过来,如果顺利,就能放到超算上进行模型训练了。

    但这也让他意识到资源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如果是纯粹数学,或许还不用考虑这些,但想要搞应用数学研究,就不得不考虑了。

    看到陈辉皱起的眉头,王启明心中危机感大作。

    他对陈辉的资源投入,无论是学术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了,但奈何他们数学院人微言轻,即便是不遗余力,投入也相当有限。

    忽然,眼珠一转,王启明脑中灵光一闪,已然有了一条妙计。

    拿出手机,他拨通了一位老同学的电话,而他的这位同学,现在是燕北大学教授。

    ……

    燕北大学,一间小型会议室中,七八个人西装革履的坐在其中,都看向当头一人,神色间充满了疑惑。

    “我说,老程,什么事儿你倒是说啊,我最近正忙着呢,没啥事儿我就先走了。”

    “别急,再等个人。”

    燕北大学数学院院长程太岳淡淡的说了一句,便不再多言。

    其他人也都闭嘴,没有再催促。

    又过了几分钟,田阳才姗姗来迟走进会议室。

    “好,不耽搁大家时间。”

    程太岳等田阳坐好,直接说道,“大家对引进江城大学陈辉教授是什么意见?”

    “华夏第一个菲奖没有出在燕北大学也就罢了,这第二个,怎么也得争取一下吧?”

    不用过多介绍,在座的自然没有不知道陈辉的。

    虽然目前陈辉只是证明了杨米尔斯方程的存在性,但以他的年纪,他们几乎可以肯定,陈辉能够完成杨米尔斯方程的完整证明。

    即便下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不把菲尔兹奖颁给陈辉,陈辉也必定能够拿到菲尔兹奖。

    引入这样的数学天才,对他们同样是有好处的。

    燕北大学数学越强,才能得到更多的资源,即便那些资源大多数都是倾向更强的人,但他们也能跟着喝点汤,-->>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