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拈来的琴棋书画等才艺,一边为自己各方面的不足深深地自卑起来。礼仪有嬷嬷在教了,所以永康主动跟贵妃提起她要学琴,琴练不好,她就学其他的,直到发现笛子比较适合她。
跟经史子集这种她根本用不上的学问比,永康更在乎琴棋礼仪等能展现出来的才干,在乎她作为公主的月例以及父皇贵妃额外给她的珠宝绸缎赏赐,在乎弟弟在学业上的成绩,在乎弟弟能不能封为太子。
永康还在乎父皇对她究竟是否宠爱。
庆阳年纪小,永康不至于嫉妒父皇抱妹妹、陪妹妹嬉闹等亲昵之举,但父皇让妹妹去崇文阁读书,就等于给了妹妹一份她没得到过的殊荣。
永康带着宫女去了崇文阁。
守门侍卫见大公主身形带风目光威严,一副谁敢拦她就要发作的样子,两个侍卫识趣地只管行礼、让路,毕竟小公主都在里面读书了,可见皇上对公主们来此的纵容,他们又何必阻拦。
永康神色稍缓,进门后跟一个负责打扫的小太监问清楚妹妹在哪边读书,永康单独过去了。
示意候在外面的解玉无需多礼,永康站在讲堂后方的窗边,看见妹妹低着脑袋坐在一位老先生身边,伸着白白净净的手指头在拨弄桌面上的几颗黑白棋子,小嘴里还念念有词:“一、二、三,三颗白棋……三颗黑棋,加起来是……”
小家伙认认真真地将两种颜色的棋子摆在一起,认认真真地从一数到六。
永康回神时,发现她居然在笑。
脸色微变,永康走了,真是的,她跟才三岁的妹妹计较什么,明明是父皇当年没看重她读书的事!
永康直接去了乾元殿。
长女第一次在这个时辰过来,兴武帝暂时放下没批完的折子,让何元敬带女儿进来。
永康进门后,一眼就看到了身穿龙袍一身贵气的父皇。
五个皇子皇女,年纪越小记事之初兴武帝的权势就越高,太子秦弘记事时兴武帝都自立称王了,举头投足有了一位王者该有的威严,也就是说,只有永康见过自家父皇糙吃糙穿甚至连言语行动都带着糙的时候最多,记忆也最深。
这就使得永康虽然敬畏父皇,却也不会像弟弟们那么规规矩矩。
父女俩视线相对,永康唇角一抿,不高兴的样子就出来了,小声抱怨道:“父皇为何要妹妹去崇文阁读书?”
兴武帝笑道:“朕不安排她读书,她就一直缠着朕,且她自己能听进去,父皇就打发她去崇文阁了。”
永康:“又不是非得在崇文阁才能读,我进宫时父皇便让我在自己宫里读的。”
兴武帝明白长女的意思了,但他不可能让女儿牵着走,与其各种解释仿佛强词夺理,不如直接满足长女的不平。
上下打量一遍女儿,兴武帝调侃道:“朕当时见你无意多读书才那么安排的,原来你也想去崇文阁啊,这还不简单,我马上吩咐崇文阁单独给你开间讲堂,随你想学什么。”
早就尝过听讲、做功课苦头的永康:“……早三年不学,如今我都快出嫁了,还学什么。”
兴武帝还是一脸慈爱:“学海无涯,只要你想学,先生就能教你。”
永康低下头。
兴武帝:“笛子学得怎么样了?来都来了,给朕吹一首?”
永康红了脸。
兴武帝让何元敬去他的私库找找有没有笛子,很快,何元敬捧了一只镶嵌了一圈宝石的精美长匣来。
光收藏的匣子都如此贵重,足以想象里面的笛子该有多好。
兴武帝接管的是前朝皇家的私库,简单逛过一圈就出来了,根本不曾细看,此时他都跟着好奇了,父女俩并肩站着看何元敬开匣。
一支两尺多长的七孔紫玉笛呈现了出来。
永康忘了呼吸。
何元敬笑道:“相传汉朝武帝有一支十分珍爱的紫玉笛,不知是不是这支。”
兴武帝感慨道:“就算不是,物以稀为贵,朕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一管紫玉。”
说着,他动作随意地取出笛子,转身递给长女:“来,试试看。”
永康退后两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