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九百四十三章 超级大漏,别人捡得,我也捡得!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     李建国恨不能自己生八只手——好在妻子梁月梅比较能干,老爹老娘时不时的也能帮一把手。而两个孩子的学习也基本上不用操心,不然的话他还真干不过来。

    然后有了小四轮拖拉机,去年又有了大拖拉机,这样干活就要省心多了。种地机械化还真不是盖的,就像李龙让做的中耕机,锄草,人工一个人一天干的活,小四轮拖拉机带着中耕机半个小时就弄完了。

    虽然完成度没人工的高,但胜在快啊。一家如果只有一两亩地,那能精耕细作,如果有一两百亩地,能粗犷的种下来就不错了。

    李建国太忙没想到,现在静下心来想一想,还真是这样。哪怕已经包产到户,已经改开近八年了,许多人的生活水平的确是在提高,但自己这些人提高的有点快,虽然没有拔尖,但的确是超出许多人了。

    别人都在卖东西,自己却在买东西,而且几百块几百块的买东西,甚至于一点都没有心疼的感觉,这几百块对自己的家来说伤不了筋动不了骨,那真就说明家里的生活条件已经很好了。

    想到这里李建国笑了,算是同意了李龙的说法。

    隔壁听到了这边的动静,顾晓霞顾晓雨李娟李强他们都过来了。李龙说了一下自己的收获,不过没说数量,只说自己买了一些画,然后把齐白石张大千的画拿出来给他们看看。

    顾晓霞知道的不多,但顾晓雨还是听说过几位大师的,对于这个姐夫的“投资方向”有点迷,因此也没做什么评价。

    李娟李强两个倒是好好的看了看,但也真是看不出来啥,就感觉画的挺好玩的。

    “明天我打算去文物商店的收购部那边看看,看能不能买点好东西。接下来咱们还要买些特产回去,晓雨你给介绍一下吧。”

    “特产?现在老字号的店铺都已经重开了,像正明斋、稻香村的点心,六必居的酱菜,便宜坊的烤鸭,同仁堂的成药等等。”

    能往回带的有啥?李龙想了想说:“那就买些糕点吧。这玩意儿只能现提着回去。”

    “可以邮寄的,火车站那里也可以托运。”顾晓雨提醒了一句。

    对于邮寄李龙不是很放心,主要是糕点容易碎,烤鸭啥的又不好带。火车站托运倒是不错的法子,他想着是不是像邮寄书画那样搞个大木头箱子,把糕点打包装好,然后放木头箱子里,从火车站托运到乌城,到时自己直接去乌城去取就好了。

    “那就多买一些托运吧。咱们好不容易来一趟燕京,咋说也得给带一些东西回去。也不知道烤鸭这个能不能打包带走。”李龙说道,“要能带的话,也带一些回去。”

    借一句常说的话,来都来了,那就花了这个钱吧。也不差这点儿了——光这些画保守估计,也能赚不少烤鸭回来。

    到了这个时候,李龙觉得已经有圆满的感觉了,接下来再做的无非就是锦上添花,至少此行不虚了。

    第二天李龙他们吃完饭依然分头行动,这一回邵立诚没再跑过来打乱计划,李龙去了文物商店的收购部。

    果然,排队卖东西的人比较多,还真就有黄牛在这里等着,找准目标后就去和别人商谈。

    有人耐不住时间,就把东西卖给了黄牛,有人却不同意,大约是觉得黄牛出的价格不对,他还是要卖给文物商店比较合适。

    李龙目光落在那些人带的东西上。瓷器居多,铜镜之类的也有,也有拿着字画的,不过比较少。

    大多数人带的东西都是用布包着或者直接就装在包里,手里攥的紧紧的,防止被人偷了去。

    李龙观察了一会儿,附近还真有目光飘乎,寻找目标的人。

    当然,在这里时不时的也会有人过来巡逻,叫一声提醒,那些居心叵测的人也会收敛一些。

    原本李龙还想着看能不能学一学黄牛居中收货,看目前的情况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以他目前的见识,是分不清这些瓷器究竟是上周,一千年前的上周的,那还不如不买。

    而且那几个在收货的人虎视眈眈的盯着他,显然是怕他抢了生意,李龙也没必要惹这个麻烦。

    于是他就回去了,回去的路上碰到一家委托商店,李龙进去看那些需要卖的货,发现这里自行车、照相机、收音机、电视机、手表等都有来寄卖的,杂物五花八门,不过李龙没看到金玉之类特别值钱的,想来这些东西都是专门存放吧?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