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七百零七章 李家曾经有宝贝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但这时候生意淡,李青侠是按面条的价和炒菜的价掏的钱,这服务还自然是要服务的。

    李青侠接过老板递过来的碗,把里面的面汤蓖出来,然后把半盘子洋芋丝倒进大碗里,再倒点醋拌一拌,之后剥了瓣蒜就着吃了起来。

    老板一直就好奇的看着,然后就一脸的迷茫和不解。

    这啥吃法?

    李青侠觉得这老板的菜炒的还不错,虽然面和北疆的面不太一样,但这样吃至少勉强算八成像拌面,将就吧。

    吃完后李青侠又喝了半碗面汤,感觉七成半的圆满,这才冲老板点点头,站起来提包准备离开。

    “老乡老乡,你刚才那是啥吃法?”老板实在忍不住困惑问了一句。

    “北疆知道吧?这就是北疆拌面。”李青侠说道,“顶饿,好吃哩。”

    李青侠去找旅社住下,这个老板闭店后便开始琢磨起来。

    北疆拌面啊,听着还挺有感觉的,这种吃法虽然怪点儿,但那人吃的那么香,应该不错吧?

    第二天中午,这老板闲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也做了一份,下的面条捞出来后,拌上炒洋芋丝,再加点醋,就上蒜,还真就挺有味道的。

    于是这个小饭馆,从今天开始就多了一道饭:北疆拌面!

    李青侠第二天从旅社出来,路边买了个烧饼边吃边去买车票。买好车票后,他就提着包在车站外面国营商店买了一些东西,然后在车站口找地方坐下来等着。

    “咦?”李青侠正观察着四周的那些人,突然就听到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不远处响了起来:

    “三爷爷,你咋在这里?”

    李青侠扭头一看,和他说话的竟然是李安民的儿子李俊海。

    李俊海今年二十多岁,高中毕业后,李安民在县里托关系给他找了一个食品厂的活,工人身份。

    “俊海,你咋在这里?”李青侠有些意外的问着,“今天不上班?”

    “请假了,俺爸让俺接人,说是从山东那边过来的也是咱这一姓的人。”

    李青侠一听就明白了,这应该是接那些过来续族谱的人。

    据说当时李家这一支是从山东迁过来的,在山东那边留了旁支,断断续续还在联系。虽然眼下这李家不算大族,李楼这边算主支也没啥大的突出的人物,但要重修族谱的话,旁支肯定也是要请来一起续上的。

    毕竟都算一家。

    “人呢?”李青侠便问道。

    “俺爹说人家今天汽车上午到,我等了一会儿了,他说的那趟车上没人,我就想着是不是晚到了,再等会儿。”

    “那一块儿等吧,等到了我带他们回去,你就在县里呆着。”

    李俊海还没结婚,在厂子宿舍里住着。他爸是大队学校的校长,奶奶原本在李楼,后来跟着他爸去了学校分的房子。

    “三爷爷,北疆咋样?我那几个叔都过去了,俊山也过去当工人了,我看你也吃胖了,那边是不是好挣钱?”

    整个李楼能在县里或者地区吃上商品粮的寥寥可数。李俊海能在食品厂里当工人,那还是靠着他爹的面子——李安民虽然是大队学校的校长,但当了二三十年的校长,关系网还是有的。

    李楼的人是知道这一点的。

    所以吃商品粮对他们来说真就难如登天。

    但看看李青侠这边,一家子都出去的,然后接二连三的,先是李安国成了工人,跟着李安国出去的李俊山成了工人。

    后来又听说李青侠的女婿也成了食品厂的工人,连带着李霞的户口也迁到了城里。

    你说要是出去一家子,有一个当了工人,那还好说一些,但这出去的都成了工人,那其中要没啥,别人也不信啊。

    刚开始大家还觉得西北苦寒之地,就算当工人可能工资也不高,生活还苦。

    但没想到从李俊山的爹那里得来的消息,李俊山的工资加奖金一起得有个五十多块钱,就是冬天少点儿有三十多,但冬天基本上不干活啊。

    多美!

    据说现在隔壁村陈家人后-->>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