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你这回过来有啥事情?”
“主任,看你说了,好像我没事就不能来一样。”李龙笑着给自己倒了水,喝了一口说道。
“你自己说,你哪回过来没事?”李向前瞪了他一眼,“你现在比我都忙啊。”
“人嘛,总得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嘛。”李龙笑笑,辩解了一句,“主任,我找你是打听件事情,你知道不知道咱们县现在棉花的种植面积有多少?”
“这个?我不知道。”李向前摇了摇头,“棉麻收获是县棉麻公司的事情,我们供销社不管这个的。”
李龙略有些失望,这玩意儿难道还要自己去棉麻公司问吗?不好问啊。
“不过我这里有一份县里去年的统计公报。”李向前想了想说,“你可以看看,应该有你要的东西。”
说着他站起来,到老式的木头办公柜里翻了翻,找出一份文件来。
去年的统计公报,县统计局统计出来后,会给各单位发一份,农林牧副渔各行业的数据这上面都有。
李龙接过那份文件看了起来。
李向前笑了笑,回到办公桌那里,继续干自己的事情。
李龙很快就翻到了棉麻那一项。
八六年,玛县的棉花产量在两百多吨,没有写具体的棉花种植面积,但李龙知道这时候大部分棉田是陆地棉,少部分种的是薄膜棉,产量最多也就在一百多公斤。
以此类推,那么全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差不多也就是在两三千亩的样子。
要说多其实不多的,毕竟现在一个乡的耕地都有十万亩左右了。
但是眼下玛县的农业种植完全是以粮食为主的,农民的公粮任务差不多在百分之十左右,也就是说种五亩地差不多要交半亩地的粮食作为公粮。
完粮任务是必须要完成的,剩下的还要管一大家子人吃饭,然后才是副业种植。
这时候农民普遍的还没有拿钱顶公粮的概念,再加上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时间吃不饱吃不好的经历,所以种粮成了自发的主动行为。
之后才是种棉、种打瓜。
公报里简单的提了提,全县棉花种植,北五岔、六户地占的比较多,其他乡镇是零星种植,然后就是兵团农场。
目前的归属,农八师的这些团场,和农六师的农场名义上还是“借用”玛县的地,也就是说这地盘是玛县的,自治区那边划归兵团使用。
再过三四十年,兵团各师建市,这些地方才算正式归兵团。
两万多亩,但是上面有一个增速,李龙看着这棉花种植的增速是非常快的。
也就是说,虽然棉花的种植目前就局限在这两个乡,但是这几年因为种棉花赚钱比较多,每年增速都在百分之二三十。
他清楚等过两年,棉花的种植范围扩大到其他乡之后,那增速就更快了。
“你找这个棉花种植面积干啥?”等李龙把文件交还给李向前,李向前问道。
“我猜以后咱们县里棉花的种植会扩大到耕地面积一半以上。”李龙半开玩笑的说道,“我在想着是不是要搞一个专门针对棉花的机器。”
李向前是知道李龙和奎屯那边的农机厂合作搞几个机器的,特别是这个清雪机,今年是好好的赚了一笔钱。
所以他觉得李龙的思路没问题,就是对李龙现在说的这个存疑。
“一半以上?怎么可能嘛。”李向前说,“咱们是农业县没错,但主要的耕地还是以种粮食为主。这粮食是大头,怎么可能一半都种棉花?”
“我是说以后。以后啊,新技术、新种子应用,咱们的粮食产量会比现在多很多。”吹牛嘛,李龙肯定是会的,他半开玩笑半分析着:
“到时一亩地打的粮食是现在三四亩地打的那么多,到时就不需要那么多地种粮食了,那农民就得想着种什么赚钱。你看别的都算了,这棉花肯定是缺不了的,衣食住行,头一个就是衣,这做衣服用的啥?主要不还是棉花?”
“有道理。”李向前笑了,“那你准备搞什么?”
“打药机嘛。”李龙说实话,“现在咱们种的其他作物,都不怎么怕虫。你看,麦子怕倒伏,油葵怕扎根不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