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胜利没再多说话,李龙就问起了吕德海:
“老吕,你们那边种棉花打药的话,有没有帮人打的?”
“没有。一家一个喷雾器,这个自家都能背上,哪有帮人打的。倒是有人借别人家的喷雾器。毕竟家里有两个劳力的话,打的会快一些,也会好受一些。
你不知道,那个喷雾器一罐子水十公斤,背在背上,一会儿还行呢,背一上午,再加上药水刺激,难受得很!”
吕德海是真的受过这个苦的,所以讲起来很形象。
“如果啊,我说如果能搞出来一种能让拖拉机带着打药的机器,你说帮人打药的话,你们那边会不会有人用?”
李龙原本还想着等着四队这边,或者至少是大队这边有种棉花了,才开始去考虑棉花打药机的问题。
但来了一趟六户地才知道,原来这北边靠近兵团团场的地方,棉花种植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了。
自己的思想还是有些局限了,就局限在自己住的那一亩三分地上了。
是得经常出来走走,不然的话,可能四队这边的发展会让自己的判断失误。
想想也正常,四队这边因为自己的存在,这几年接了不少大活,大家的生活水平都不错,所以想改变的心思没那么重,就算进行副业种植,也大都是针对自己收购站那边的需求。
所以真要说局限,也是自己造成的。
“可以啊。”吕德海一听李龙这么说,“如果跟收割机一样,一亩地收个块儿八毛钱,那肯定有人打。你想想啊,种棉花少的也就罢了,如果种的多的话,光打药能把人吓住呢。
所以如果有机器打药的话,那肯定愿意啊。再说也不是天天打药,有虫子了才打嘛。当然打药机器要好用的话才行。”
李龙自然清楚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人背着喷雾器打药,那哪里有虫子,喷嘴对着哪里打就行了,调整起来非常灵活。但机器呢,那就不好说了。
其实最开始出来的打药机器也就只能打叶片上面。但红蜘蛛这种虫子一般都长在叶片背面,打上面药不死,效果就不行。
好在李龙知道的打药机,那是上下都能打,不光能打虫子的药,还能打让棉花不往高长的缩节胺和让棉花叶子脱落的落叶剂。
也就是一步到位。这样的机器,如果真研制生产出来,肯定是会受欢迎的。
“老吕,那你知道不知道你们乡里种棉花的有多少亩?”李龙又问道。
“一千多亩吧。”吕德海说道,“我们这边种的少,兵团那边种的多,一四八、一四九、一五零几个团场都是好几千亩的种的。”
规模的确不算大,但李龙觉得以棉花的发展模式,接下来几年会越来越多的。
那么,现在是不是差不多到了研制农药打药机的时候了?
毕竟先一步把东西生产出来,无论是让人买了像收割机一样帮人打还是自己家里用,都会比喷雾器方便的多。
他在思索的时候,县城到了。
PS:月票中奖的和八月份前三名尽快进群和运营官联系,六号就截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