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准备雇长工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工,否则的话,农活就会非常的重。

    自家人根本干不过来。

    “那要么找长工,要么咱们家先别开地了。”李龙想了想说,“反正现在那些好地估计也开得差不多了,咱们等等,等新技术出来,到时盐碱地种得比现在好,那时候再开吧。”

    随着自己的收购站越来越赚钱,李龙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

    以后种地肯定赚钱,特别是在一个相对特殊的时候,卡着那十年的点,种棉花还真就很赚钱。

    当然等到后期,各种限制之后,到时钱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直接吃地租吧。

    “不开就不开吧。”李建国也知道现在再多地就忙不过来了。有个拖拉机,他大部分时间在机子上,地里的活主要靠妻子,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那要找长工往哪里找?”李青侠自己干活不怎么行,但他觉得自己身上有钱,雇个长工干活还是没问题的,总不能自己和老伴的地心安理得的让儿子儿媳妇种着,却啥也不付出。

    户口在这边,那就得交公粮,其实在他看来,自己直接掏钱交了得了,老大和老大媳妇都不乐意。

    “那还能哪里找?老家找啊。”李龙笑笑,“老家村里那些人,想出来打工赚钱的可不少。这地里的活他们也不是干不了,找个听话的,两个也行。反正咱们家院子房子多,住下就行了,跟着干活,到年底给钱。”

    这后世的路子走过的,李龙说起来非常熟练。

    “也是个法子。”李青侠寻思着,老家村里一人分不到一亩地,种地勉强能糊口,交公粮、提留啥的,搞完也就没剩下什么了,就只能出去打工。

    打工也不是说随便就能打的,有人出去逛一年,啥也没带回来,有人能带回来一些钱,并不多。

    少数算是有本事的,出去干大半年,带回来的钱能让一家人好好过个年,还能余出来年的花销,但来年还要出去打工。

    循环,无解,甚至于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六十来岁的人,和李龙差不多大的人,这时候还在打工。

    这时候从村里找两个能干且老实的人过来当长工,在家里跟着一起干农活,还是挺容易的。

    当然,此长工非彼长工。这时候在北疆跟着主家一起干活的人,不是主家的亲戚,就是邻居或队里其他人家里的亲戚,算是自己人。

    所以吃住都是在一起的,年底算钱,跟合同工类似。

    “搞那个干啥?活又不是干不过来?”梁月梅不太同意。她很要强的,不想让别人说笑话。

    “能干过来,但不能那么干。”李龙知道大嫂的想法,他解释着,“咱们现在有条件了,还那么拼干啥?我大哥开拖拉机,我在外面开收购站,为的啥?为的是让咱家人过得好。

    那都有这条件了,还要死命干,何必哩。”

    有钱了还要拼命赚钱,那有钱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梁月梅被绕进去了。她既担心自家雇了长工,会让邻居说闲话,又想着李龙说的的确有道理。

    自家有钱,虽然不比李龙手里钱多,但现钱也是能以万为单位计数的。

    老爷子也有钱,梁月梅没想过,只要老两口不找事情,那她就很开心了。

    “那就找。”李建国想着这也不是办法,眼下农活还不算多,还能干过来,等过段时间,麦子要收的时候,那时候玉米、油葵要浇水,打瓜要起垄打药,麻烦事情比较多。

    就靠妻子一个人根本干不过来,老爹也不是干活的料。找个长工无非几百块钱,多犁几亩地就出来了。

    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李龙是挺高兴的。

    既然要雇长工,那需要准备的可不少。得有住的地方,李龙的意思就住自己院子的东屋。院子里有灶,能来一个也行,来一家也没问题,反正菜园子里有菜。

    至于给多少钱,这个好说。一来队里打听一下就清楚,二来也要看老家那边的行情,当然还要看干活人的能力。

    另外,李龙也隐晦的提醒了一下,最好找有家的。若干年后,村里出现过有甘省的年轻人把队里小女孩拐走的事情。

    可别出现在自己家里。

    中午炖的是鱼,蒸的米饭。吃完-->>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