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
运气还挺好,运输公司那边说就剩一辆卡车了,就给李龙订上了。
挂了电话之后,李龙和顾博远聊了几句,问了问当天的收购情况。
“贝母挺多的,野蘑菇也挺多的,鹿角也多了起来。”顾博远说,“不知道啥情况,这两天每天都能收几十公斤鹿角,山里那些马鹿大规模退角了吗?”
“可能是吧。”李龙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
“总归是好事,多收点,咱们就多赚点钱。”顾博远心态也挺好,不想那么多。
李龙自然不知道,其实这是他引起来的蝴蝶效应。
上一世根本就没有他这一个收购站存在。国营的收购站撤销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私人弄到的这些东西,在本县没地方卖,就只能拉到石城或者北庭去。
跑的比较远,大家自然没什么积极性,那个年代全县药材公司一年收购的贝母,才一吨多一点。
和现在这么大的差距,可能有些人不相信,但现实就是那样。药材公司是国营的,虽然有一定硬性的收购任务,但并不多。
而主动收购这些药材,并不会给他们个人带来更多的收益,所以并没有什么积极性。
虽然改开已经近十年了,但是国营企业的服务意识依然很淡,就导致虽然普通老百姓能搞到这些东西,但卖货的渠道不畅,加上国营企业的服务态度很差,普通老百姓没有主动挖药材去卖的积极性。
这一世李龙开了这么个收购站,接续上了原来国营收购站的业务,加上服务态度又好,给的价钱也公道,导致老百姓们有了动力。
原来挖药材只在外面几层山里转悠,现在知道搞到这个贝母能赚的钱很多,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多,外面几层山已经不能满足这些人的需求了,那么他们自然就会往里山跑。
里山原来人迹罕至,除了偶尔有牧民放牧之外,基本上就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现在采药人进了里山,如同进了宝山一样。那些几百上千年没有人动过的资源陆续被运了出来,李龙的这个收购站就成了主要的收货点。
这个事情他们都想不到,也不会去想。总之收的货越多越好,现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收来的东西基本上都能赚到三成以上的利润,那肯定是敞开口子收了。
这就是资金足的好处了。也是印证了,有人说一块钱本钱赚一块钱不容易,但是一万块钱的本钱赚一万块钱就相对容易一些。
在某种程度上是这样的。
第二天吃过早饭,明明昊昊现在留在了家里交给杨大姐,李龙开着吉普车去运输公司接了卡车,然后去食品公司买了两件酒,又到粮站买了一些米面,拉着就去了林业队。
艾里队长得了波拉提的报告,早早的就在队里等着了。
“李龙同志,这一次无论如何咱们得喝一杯。波拉提说你的酒量很好,你不能光在山里喝,咱们这边也要一起喝一下的。正好你也带了酒,我这边也煮了肉,皮芽子都切好了。”
队长都发了话,李龙也没啥说的,那就喝些吧。
喝酒的效果很明显,因为李龙的酒量好,得到了队里陪同的这几个干部的一致好评,所以库房里两吨多的贝母,艾里队长直接抹了个零,让李龙以两吨的数量来收。
就这么一句话,把李龙自己也吓了一跳,一顿酒效果这么夸张吗?
他还想让一让利的,结果艾里队长带着酒精说,他这样就看不起朋友了。
李龙就想着先这样算,等酒醒之后再说吧。不然的话,后面的交情不好说了。
因为牵扯的数量并不少,这个两吨多的“多”,实际上有个三百多公斤,值个两三千块钱了。
所以李龙并没有着急着离开,中午就在林业队这里休息,他想着下午艾里的酒怎么也醒了。
下午五点多的时候,艾里主动来找他了。李龙就想着先把这个钱的事情再重新算一下,没想到队长说的是另外一回事。
“李龙同志,幸亏你没走,这个喝酒误事啊!我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跟你说呢……”
“是贝母余下来的事情是吧?”李龙笑了笑说,“酒话嘛,咱们不要当真。余下这三百多公斤,给你按两千五百块钱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