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小海子不光是李龙的,也是咱们队的!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始趟了。

    特别是这个信息不畅的年代,但凡是有点能赚钱的道儿,相关人员早就已经捷足先登了。

    基本上是不会留给信息闭塞的普通老百姓的。

    打个比方,九十年代到新世纪头十年出租车牌照的事情,相关单位分批放出来,这玩意儿刚放出来的时候便宜的很,但市场是一证难求啊。

    相关单位放这个玩意儿,根本不会大肆宣传,知道的都知道,不知道的想知道也没地知道去。

    然后一个证五万块钱拿上,转手三十五万卖出去,这钱来的多快!

    也就是再过三四十年,网络信息传播加速,但凡有点什么消息直接就上网络了,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造谣的也会在网络上传播了,信息真假难辨,这玩意儿就考眼力了。

    陈红军没接话,他倒没这个方面的困扰,李龙说了,如果自己开收购站,他会给自己借起步资金,这一点陈红军相信李龙的人品。

    但李龙说了,最好别带原来的同事,因为原来的同事是同事,哪怕是上下级,因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导致同事和自己不太可能会适应领导和员工的关系。

    很大可能钱还没赚钱,和同事的关系就闹掰了。

    陈红军是念旧情的,不然也不可能在准备离开玛县的时候给李龙介绍自己的人脉关系。

    所以想了想,他还是给同事说道:

    “要是我开收购站,让你过来给我打工怎么样?一个月给你开一百块钱工资。”

    “那可不行,老陈你这就不够意思了,你要开收购站,那我怎么也得是合伙人嘛!”同事笑着说道,“我虽然拿不出钱,但手底下有活啊。咋说加入你的收购站,你也得给我两三成干股对吧,咱们也是共患难过来的,是吧?”

    陈红军笑了,说道:

    “就是,要是你进收购站,那我肯定给你干股。”

    这事也就没了下文。

    果然,当惯了干部,是没有人习惯于久居人下的。陈胜吴广留下来的传统,加上解放后搞人人平等,还有在单位主人翁当惯了,是不会习惯当员工的。

    看来小李的建议是真的中肯啊,如果自己要干的话,最好就是直接招那种城里没工作打零工的勤快小伙子,或者农村进城务工的老实青年。

    不知不觉中,陈红军已经把自己代入到了一个收购站老板的角色上了。

    显然,李龙说的那些,他是真的动心了。

    接下来这几天,陈红军就开始在北庭市转悠,想找一处比较合适当收购站的院子。

    要当收购站,就得院子大、仓库多,还要在交流比较方便的地方。

    转来转去,他就还找到了当初李龙截胡别人卖贝母的地方。

    这是原来老收购站的院子,因为老板出了事,收购站最后就关门了,院子目前还没租出去——毕竟这年头做生意讲究个吉利,原来院子犯了这么大的事儿,别处也不是没有合适的场地,为什么偏要选这里呢?

    于是这院子就空下来了。

    本身就是公家单位的院子,租不出去也没多少人上心,陈红军侧面打听了一下,这院子租一年八百块钱,真不多。

    然后就是最近各种东西的物价,陈红军在打听过后发现,果然如李龙所说,各种东西都涨价了。想要坐地收货转手倒卖,利可能没原来想的那么厚。

    但只要把架子搭起来,他相信慢慢会把人流引过来了——因为这一次打听,原来的收购站怎么倒的,他也知道了。

    正是李龙所说的服务意识和价格盘剥。

    至于服务意识,陈红军知道这个好办,而价格嘛,只要不想赚的太多,那提一点收购价就容易办到。

    当然说是这么说,真正要做,肯定不那么简单。

    然后就是手续的事情——陈红军自己去咨询收购站手续,工商那边看着他都有些意外:

    “收购站?还能开起来吗?有两个都倒闭了……”

    手续好办。陈红军虽然先前一直在玛县,但在这边也是有领导有人脉的,联动关系搞出来,手续办起来也顺利。

    然-->>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