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朝这个方向。”
“就是说大吗?”姜至瑜问道,“但目前我们的拖拉机厂还生产不出来这样的大拖拉机。”
“会生产出来的。”李龙很有这个信心,“相信我,一定会的。咱们国家的人在这方面,从来不会落后别人太久……”
他心里补充一句,除了那个拉胯的防汉如防贼一样的朝代。
“那你呢?”姜至瑜是想看看李龙在机械化的道路上,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我?”李龙想了想说道,“最近这两年,我在农村呆的时间比较短,不过我觉得我时不时的也会搞一些类似于收割机这样的辅助农业设备。
因为大的拖拉机,这些东西不是我能设计的,但小的东西,我有些时候还是会胡思乱想一下的,说不定什么时候来了灵感,就设计出来了。
总的来说,我觉得以后农业机械化,大的农业机械发展线条会简单一些,反倒是类似于中耕机、收割机这样的辅助机械会更有前景一些。
最终的目的,就是将农民的双手从地里解释放出来。毕竟北疆太大了,像我们小队,一家几十亩地,想要精耕细作是不可能的,但要提高亩产,节省人工,就只能通过施肥和机械化来完成。”
“那你有什么构想吗?”姜至瑜问的问题越来越深入了,这让李龙有点怀疑,她是不是在打探自己的情报啊?
“目前还没有。”李龙摇了摇头,“不过有点方向。这两年种打瓜的比较多,这个副业种植来钱比较快,但打瓜籽的采收比较麻烦。所以呢,我就想着能不能搞出来一个打瓜籽的采收机子,但现在还没头绪,只有一个方向。”
“嗯,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向。”这两年种打瓜籽赚钱的人不少,这一点姜至瑜也清楚,所以她觉得李龙的应该是没错的,有可行性。
至于说出来后,会不会有人抢先把这个搞出来,姜至瑜没提,至于她有没有这方面的倾向,也不知道。
李龙猜测可能是有的,不过他无所谓。因为这样的机子他也不知道怎么搞,如果能够提个思路,让别人搞出来,也是件好事。
至少对于种打瓜来说是好事。
更先进的机子,现在没必要提,因为没有发明设计的基础,就比如后世康麦因收割完小麦还能把麦草杆子打成方包,又或者可以收割油葵玉米的自动收割机,那玩意儿就不是小打小闹了,一般人肯定是搞不出来的。
姜至瑜又提了一些关于本乡本县机械化发展的问题,李龙能说的就说个三成,不能说的也就打哈哈过去了。
他在姜至瑜这里的人设是一个头脑聪明、思路清晰的进城农民,可不是先知。
采访结束,姜至瑜大致满意,不过她感觉李龙应该还有一些东西没被她掏出来,有些不甘心。
但她在李龙面前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平时作为乡干部,下乡采访农民,那些人唯唯诺诺的,问什么说什么;但在李龙这里,自己的干部、美女、记者的加成一点用也没有。
就只能李龙说什么她记什么,哪怕自己预先想到的问题,李龙也不会按照自己设计的套路去回答,这就很苦恼。
主动权在李龙手里,姜至瑜每回都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但偏偏又不全是自己想要的,打个比方说她到李龙这里原本想摘俩西红柿,结果李龙不给西红柿,给了她一根黄瓜。
拿着从李龙这里得来的采访素材,她还能写一篇文章,非常不错的文章,但自己原来构想的框架就全废了,得另起炉灶,这就挺烦人的。
姜至瑜离开后,李龙复盘了一下刚才自己说的内容,确认没有什么不能说的,这就放在一边不管了。
等到下午,李龙开着吉普车,带着顾晓霞和明明昊昊一起从大院离开。和李安国、陈兴邦两家人走的不同,李龙带着明明昊昊走的时候,无论李娟李强,还是明明昊昊都很不情愿。
虽然距离很近,说起来想回来就回来了,但孩子们之间的感情很真挚纯粹,知道要有一段时间不见了,就真的伤心。
回到家里,下了吉普车,李龙看到小黑、小羊羔子都好好的,盆里还有没吃完的食,也没冻着,说明孙家强还是挺上心的。
重点是杨大姐和韩芳已经回来了。虽然只是三天没见,但隔了一年,感觉就不一样了,韩芳带着明明昊昊开始在院子里玩,而明明昊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