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陈丽蓉把几家子住的地方安顿好了。这一个大家族的人,近二十口子,在两个大院子里挤着,说是非常的热闹。
红琴、雪苹雪琴有好几个月没见哥姐弟妹了,聚拢在一起后就形成了一个较为庞大的孩子群体。李龙把给孩子们买的礼物拿出来分了,引来了孩子们的惊喜的笑闹声。
明明昊昊也不例外,也有自己的一份,这样他们就能跟着哥哥姐姐一起开心着。孩子们的笑闹声很快就吸引来更多的孩子,看着这边孩子们的双肩书包和铅笔盒,不少其他孩子都是羡慕的。
“小龙啊,你就惯着他们吧。”李霞埋怨着,“这才多大点儿,用这么好的东西……”
“用吧。”李龙笑笑,“咱小的时候是没条件用。现在孩子们有条件用了,那就用好的。咱家的孩子,可不能委屈喽。”
过年最频繁的活动就是喝酒。大年初一,谢运东就把李龙给拽到家里去了,按他的说法,几个人里他年纪最大,李龙最有本事。李龙家里人多,在座的除了李龙,其他人以前喊李建国都是喊叔的,压迫感太强,所以还是在自己家里吃饭吧。
李龙自然是没意见。辛苦了一年了,能放松的就是这些天——当然在山里打猎也是一种放松,但和在这里是不同的。
几个人关系都非常好。哪怕原来一般,这两年跟着李龙一起赚钱,关系也好了起来。他们也算是四小队生活条件最好的这一拨,毕竟想想现在谢运东都已经开始打算买汽车了。
这一顿酒喝的刚刚好,喝的时候,有些人过来给谢家拜年,看到这些人在一起喝酒,那眼睛就亮起来,想加入进来,但最多也就喝一两杯,然后就离开了——氛围不一样,融入不进来。
打通关,划拳,碰杯的时候回忆往事,李龙自己都在想着,喝多的时候,大男人絮叨的时候,比女人还难缠——
说的就是陶大强。
他都没想到,这几年过去了,陶大强生活条件好了,几乎成为除了李家之外四小队最富的人家之一,人变得自信了,而且现在已经打算着准备再要个孩子了——政策规定有的,头胎闺女几年后可以再要一胎。
但他也变了,变得喝酒之后话越来越多,都是在回忆以前不好的时候,那时候多少人瞧不上他,骂他,看不起他,说他的坏话,他都记着呢。
好吧,也是个小心眼,但李龙知道这顿酒之后,明天问陶大强,他恐怕都不知道自己会说这么多的话。
这顿酒从中午一直喝到快天黑才结束,李龙没喝多,他其实早就想走的,但其他几个人硬拽着他不让走。
大家都在回忆这几年的奋斗,回忆日子怎么一步步变好的。中间杨永强过来了,跟着每个人都碰了一杯,也跟着打了个通关,最后醉了,他喝多了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后悔了。
谢运东就骂他,你后悔个屁。你现在吃的商品粮,算工人阶级,多少人羡慕你,多少人想去去不了的,你还后悔?
杨永强不说话了,但李龙能看出来,他是真后悔了。
路是自己选的,说不定如果当时他知道那个机会,却没去当工人而是留下来,现在喝酒的时候,是不是也会说后悔?
谁也说不清楚。
至于杨永强后悔什么,他也不清楚。毕竟奎屯那么大点地方,许多人都是从农村来的,许多人都是从外地来的甚至口里来的,基本上不存在地域歧视之类的,那有什么后悔的呢?
如果说生活条件的话,虽然农村的这些的确赚了些钱,但和城市的生活环境相比,还是没法比的。
毕竟是八十年代,交通没那么便利,生活条件也没那么好。
下午回去的时候,一路上时不时的碰到拜年的人,这些人看到李龙,都会主动打个招呼,说声过年好。
头天晚上因为要看联欢晚会,所以并没有怎么喝。今天中午李家摆了席,李建国、李安国、陈兴邦他们喝着,李龙不在,所以等回去的时候,陈兴邦一顿埋怨,说李龙应该留在家里的。
李龙笑笑,没接他的话。
第二天吃过早饭,李建国开着拖拉机,拉着梁月梅、李娟和李强两个去了梁家。李龙让多带一些东西,肉、红枣、葡萄干等等,发的一些东西也可以带过去。
“带这么多东西啊?”陈兴邦看着李龙帮着一件年往车上搬,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