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102章 交换礼物,姜念赚了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的岫玉染色松鹤摆件,显得尤为寒酸。

    继贾母之后,贾赦、邢夫人、王夫人、李纨的礼物相继拆开。

    只见,送给贾赦的是黄杨木雕马鞍摆件,送给邢夫人的是冰糖燕窝,送给王夫人的是棉布彩印观音像,送给李纨的是细棉布两匹。

    王熙凤原本还有些期待姜念送她的礼物,眼下登时没啥期待感了,甚至不屑亲自动手,命大丫鬟平儿拆封,拆封后只见是染金漆的铜胎珐琅项圈。

    王熙凤见状,不禁嗤之以鼻,心内暗道:“好嘛,我王熙凤何曾使过如此廉价的项圈?”

    姜念送给林黛玉、迎春、探春、惜春的礼物也都当众一一拆开,只见是柳条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子、胶泥垛的风炉儿……这些东西就更廉价了,加一起都不到一两银子。

    然而,四位姑娘却都眼睛一亮,都喜欢得什么似的。

    “我这小篮子好哎。”

    “我这香盒子才妙呢。”

    “我倒喜欢你那风炉儿,不如咱俩交换如何?”

    “……”

    呃,还是小姑娘们好骗!

    送给贾琏的是一柄仿董其昌山水的折扇。

    送给贾宝玉的竟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宝玉一见,眉头紧锁,恶心得不行。

    送给贾兰的则是陶胎砚台配油烟墨。

    赵姨娘原本还很郁闷,因姜念没给她送礼物,她被排斥在主子之外,也没给她生的儿子贾环送礼物。现在她见众主子的礼物都这般廉价,见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王熙凤都神色郁郁,便“幸灾乐祸”起来。

    这时,送罢姜念的贾琏回到了荣庆堂,见贾母等人神色郁郁,他问道:“老太太何以神色不悦?莫非对那姜念不满?”

    王熙凤道:“你瞧瞧他送的礼物吧。”

    贾琏当即查看礼物,查看完,心中亦不免郁闷,却对贾母道:“他送二老爷的礼物倒非如此廉价,乃是一方徽州歙砚配以湖州紫毫笔,另有他自江宁带来的上等茶叶两瓶。”

    贾母众人皆不作声。

    哼,只是给贾政的礼物稍贵而已。

    鸳鸯嫣然一笑,对贾母道:“老太太,姜侍卫所赠之礼,虽非贵重,却是依主子们的特点逐一挑选,也算是用了心的。”

    贾母略一思忖,倒也觉此言有理。

    然而,她心内实在是不爽,姜念可是将她精心栽培的元春给拔了去,今日初次登门,且主动表示一一备礼,结果都送了些啥玩意儿哦!

    贾母再思及自己及贾政回赠之礼,就更郁闷了……

    ……

    ……

    这日,姜念由荣国府回到东郊的姜家小宅院后,便命薛宝钗、莺儿、香菱三人相助,拆解荣国府众人的回礼。

    事实上,姜念已晓得荣国府众人的回礼是什么,因贾琏给了他一张回礼清单,上面详细注明了。

    贾母送的乃是雀金裘!

    原著里写到,贾母送了一件雀金裘给贾宝玉,是拿孔雀毛与金线、丝线混合织成的大氅,金翠辉煌,碧彩闪灼,工艺复杂,成品罕见。

    现在贾母竟送了件雀金裘回礼姜念。

    因贾母此番想着要回一份厚礼给姜念,而她素来送礼喜送珍惜的绫罗绸缎。她思来想去,她所拥有的珍惜的绫罗绸缎,也就雀金裘适合送给姜念。贾宝玉现在还小,不适合穿的。

    单单这么一件雀金裘,成本价就有一千两银子,且市场上极难买到,若卖出去,二千两都必有人买。

    贾政送的则是一套宋版《四书章句集注》。

    在大庆,宋版书已是年代久远的珍贵收藏品,有着“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而朱熹就是宋朝人。

    宋版的《四书章句集注》,在大庆文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有的藏书家视其为“镇宅之宝”。

    贾政送的这套宋版《四书章句集注》,如果现在卖出去,估计能卖五百两甚至一千两银子。

    其他人送的回礼,比起贾母、贾政的回礼就要差多了-->>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