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电子零件,文盲根本搞不清。
为了保证质量可靠,生产经理阿尼斯特地招聘了这些有文化的一线工人。
他们的薪资起步就有三千卢比,加班另算。
这还不是电视机生产线最豪华的队伍,那些跟在几个东方面孔后面的工程师才是。
他们最低都拥有硕士学位,整个团队三十人,囊括了电子、机械、材料、信号各个领域。
罗恩是有野心的,组装贴牌是过度,自主研发才是未来。
至少要保证在印度国内玩得转,要不然被外资品牌一冲就七零八落,那还玩个屁。
这里的人已经提前得到通知,罗恩一进门,就都纷纷围过来。
“苏尔先生”、“苏尔先生”…
他们热情的打着招呼,并弯腰摸罗恩的脚面。
几个东方面孔被这一幕搞的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罗恩主动走上前,伸出手,“你们好。”
“你好!你好!”几人连忙回应。
哎呀,还是握手好,全球通用。
“在孟买还习惯吗?”罗恩微笑着问。
“呃…习惯,我们都喜欢孟买。”几人客气的笑。
罗恩说的是英语,他们也用英语回答。
这年头能被派往国外的,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英语自然不在话下。
罗恩没去显摆什么普通话,这不仅会吓到身边的人,也会让友邦惊诧。
他是个商人,只谈生意,不谈其他。
“感谢你们为印度电视机行业做出的贡献,全印度人民都会记住这件事。”
“哎呀,言重了,言重了,这是中印友谊的证明。”
罗恩几句高帽一戴,东大的朋友诚惶诚恐,外交无小事嘛。
不过还别说,这种话听起来就舒坦,几人都有为国争光的自豪感。
“在建设生产线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呀?”客套完,罗恩开始聊正事。
“大家很热情,也很配合。”东大人回答的中规中矩。
得了,再聊下去,就跟领导视察没什么区别了。
“苏尔电器目前的情况看,电视机年产量能有多少?”罗恩直奔主题。
“单条生产线,年产10万台没问题。如果员工积极性更高,15万台也有可能。”
东大人说的很委婉,所谓员工积极性,就是懒嘛。
他们在印度的这段时间算是大开眼界,阿三干活太磨蹭了。
找个扳手,一个人指挥,两个人去找,还有三个站边上看热闹。
印度效率,真的惊到了他们。
像移植黑白电视机这样的成熟生产线,在东大只要动员到位,十天就能投产。
印度呢,愣是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才到试产这一步。
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愿意主动留下来加班。
嘿,印度人却不愿意。
真正是小刀拉屁股,开了眼。
罗恩当然听出了几人的话外音,但这就是印度,没辙。
两条生产线,年产20万台,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据他所知,另外两家电视机组装厂Onida、Videocon,他们加起来的产量都没这么多。
“已经很棒了,一步一步来。”罗恩没好意思说,这已经是苏尔电器的精锐。
“也可以尝试招一些女工,她们很适合电子焊接这种精细活。”
这个嘛,印度识字的女性工人还真不好找。
“按照目前的进度,什么时候可以上18寸生产线?”罗恩还是更关心技术问题。
“我们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只要贵方需要,随时可以。”
“好,我们能合作的地方,还是有很多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