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顾熙活着的时候或许还不会出现问题。
但凡他一逝去,顾氏便很有可能落入万劫不复之地。
因为以顾氏在整个大汉的声望。
若是入局,定然就是那领头的出头鸟。
哪怕此举或许会为顾氏带来一些于天下士人之中的声望,但顾氏差这点声望吗?
顾熙是不可能做这种选择的。
而且在他看来,此事未必就全是坏事。
士大夫势力的急速膨胀。
注定会威胁到皇权。
若是他日再次出现一个幼年天子,就很有可能会被整个士大夫集团架空。
顾氏子弟向来都不是什么仁义君子。
他们都拥有着十分灵活的道德底线,如今下场显然不符合顾熙的性格。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双方斗的不可开交。
而刘志则是稳坐钓鱼台。
终于是渐渐有了皇帝该有的权力。
他本来就是一个喜欢奢华之人,再加上或许是怄气,对于整个皇宫的修缮,花费极大。
并且他亦是广开后宫。
其实对于这件事,群臣的芥蒂倒是还好。
毕竟刘志要是能多几个儿子,也能免去之前大汉皇帝们的命运。
但问题是刘志的后宫太多了。
光宫女的规模便已经达到了数千人,甚至还在持续增加之中。
并且他亦是渐渐放下了朝政。
坐视宦官与士大夫们斗得个死去活来。
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那一直隐藏于大汉盛世之下的暗流,终是爆发了出来。
——延熹七年。
各地皆是传来了流民四起的消息。
宦官与士人的争斗,终究还是波及到了大汉的百姓。
宦官引发吏治出现问题。
吏治出错
大汉土地兼并的问题便会直接作用在百姓身上。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士人们对于宦官与朝堂的非议就愈发响亮。
他们每一句话都在说宦官。
但核心却直指刘志,直指朝廷的制度。
烽火已然难以阻止。
顾熙也根本就没能料到事情竟然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他终究亦是受到了时代局限性的影响,并没有察觉到大汉制度之下的隐患。
但无论如何,此时都已为时已晚。
此事绝非一人之力可定,刘志不可能罢免宦官向士大夫低头。
而士大夫也注定不会白白放弃手中的权力,将其全部归还于皇帝。
顾熙也不可能让家族入局。
但让他如此干看着,又怎么可能呢?
这可是他费尽了无数心血才保存下来的盛世啊。
他再一次去见了刘志。
不过却并没有说任何朝堂与士人之事,只是劝刘志应该赈济流民,切莫让流民造成更大的动乱。
刘志如今对于顾熙的态度也有些变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再加上士大夫们的针对,他的态度又怎么可能没有转变呢?
不过这一次,刘志还是听了顾熙的话。
决议赈济灾民。
但若是如此就能让争斗停下来的话,那顾易就不会如此重视了。
赈济灾民还没过多久。
各地士人官员便相继上奏,称宦官贪污赈济灾民之粮。
此事顿时便引起了惊天骇浪。
朝堂之上,群臣针对宦官,进行各种弹劾。
而宦官则是喊冤,并利用刘志的倾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