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56章 顾氏学院,震慑四方(求月票)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顾氏学院如今虽然看起来影响不大,但只要他们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那将来的影响便不言而喻。

    当然,顾易也明白此事注定需要一些时间。

    但顾氏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他完全可以继续等下去。

    顾易并未选择去操控顾氏子弟,虽然他也明白,如今对于顾氏的发展绝对算是关键时刻。

    但他却也仍是没有操控的想法。

    顾靖的才能绝对足够,纵使不足以比过那几个最强的先人,但维持住大唐当前的基本却是无需担忧。

    他如今确实不缺成就点,但随着如今顾氏重回九州之巅,那历史就一定会再次发生变化。

    而按照顾易的判断。

    当顾氏再次改变了原本的历史之后,家族子弟的才能便会持续衰弱。

    那时,才是他需要站出来的时机。

    至于操控顾磊更是如此。

    如今的海外基业才刚刚开拓,就算他这个时候操控又能如何?

    真正需要顾易亲自操控的还在未来。.

    长安。

    此时已是永徽元年。

    万般的悲痛终是在时间的冲刷之下逐渐平息,整个大唐也终是重回正轨,并没出现什么大规模的动乱。

    相反,与原本的历史完全不同。

    虽是新君初登,但朝堂内部确实出奇的问题。

    这自是与李世民临终之前的种种手段有关,包括顾靖这个定海神针还摆在这里。

    三位托孤大臣——

    虽然李世民从未分过主次,但朝堂上下亦是渐渐以顾靖为主,群臣皆是无比畏惧顾靖。

    这与顾氏无关,单纯是顾靖这一系列政治官员后带来的结果。

    甚至就连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有些忌惮顾靖。

    可见顾靖如今的影响力。

    但顾靖却并未去干涉朝堂如何,他似乎极为清楚自己的优缺点,虽然也懂一些朝政,但相比于这些深耕朝堂的老臣而言,确实还差了一些,所以很少去干涉。

    他真正把持的就是御史台,来监管大唐的吏治。

    顾靖显然十分清楚吏治对于王朝的关键性。

    这样做自是有着好处。

    顾氏掌控御史台多年,自李世民继位之初便有子弟在巡查四方,本就是一直悬在四方官员头上的一把刀。

    再加上李世民临终之前最后搞出的那些事。

    只要有顾靖在。

    大唐的道路就不可能出现偏差。

    这也是顾靖为何要这样做的根本原因。

    他只需要把控好大唐前进的方向不出现偏差便足够了。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暗中的好处。

    那就是稳定君权。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李治继位之初,可谓完完全全被架空。

    其舅长孙无忌,既是外戚领袖,更代表着庞大的关陇集团势力。

    褚遂良则为长孙无忌最坚定的盟友。

    二人联手,注定形成“君弱臣强”的政治格局。

    史载“政无大小皆断于无忌”,便是此局面的真实写照。

    正因如此,才引发了后续一系列激烈的政治博弈与重大事变。

    然而,如今情势截然不同。

    顾靖虽不会像当年的顾熙那样持剑护卫于天子身侧,但他的存在本身,就为李治稳固君权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顾氏不会谋反”——这已是九州共识。

    李勣等军中众多将领对顾靖推崇备至,纵使顾靖一言不发,这份威望也必然加持于李治之身。

    由此带来的,是整个大唐内部权力格局的空前稳固。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