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这些年来相继开发出了不少东西,只不过是进步太小。
但这一次却有所不同。
他们重新修改了曲辕犁的制作方式,在原有单曲犁辕的基础上增加辅助支撑,并且还制作出了可用人力牵引的装置。
缓解了当前曲辕犁对于耕畜的依赖。
虽然在速度上,人力牵引自是不可能比得上牲畜,但对于当前耕畜不足的大汉而言亦是一项进步。
包括牛蹄铁及牛鼻环。
除此之外,还有纺织上的创新。
虽然在现代人的眼光之下,他们做出的东西实在是过于简略了一些。
但放在现在——
这种创新可谓是跨时代的。
毕竟农耕就是当前时代最为核心的生产力。
顾易没有犹豫,立刻便将这些东西向着全国推广。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
与之前不同,这种全新的曲辕犁自是要向着着耕畜不足的区域率先推广,投入使用。
这种事自是也要徐徐图之。
除此之外,顾易又将目光放在了律法之上。
当前的《炎汉律》虽然相比于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当对于一个国家的律法而言却还是有着不足。
在原本历史之中,我国的律法演变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
每一个朝代都在吸收着前朝所留下的经验,制定出符合对应朝代的律法。
顾易当然不可能直接推行过于先进的律法。
时代环境的不同。
对于律法需求编辑也有着不同。
顾易只是想要将当前的律法格式改善的更为高效。
他将《北齐律》的格式提了出来,并将一些想法告诉给了张华等人。
这种事也只能他们来做。
顾易虽然已经切身实际的投入操控又观察了这么多年,但从根本的思维上他仍属于是现代人。
他可以提出建议于整体的创新。
但在细节方面,交给这些人才是当前最好的选择。
这注定是一个万象更新的时代。
虽然他所做的这一切,对于当前的炎汉而言看上去改变并不大。
但这些改革对于整个九州的发展而言,绝对意义深远。
延熙十年。
经历了数年的坚持,“禁散”之事渐渐在整个大汉之内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服散”之人禁止参加科举。
这个手段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起到了效果。
而同样的还有顾易坚持让学子们对于“服散”之人的批判。
这种东西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起到了作用。
这一年,大汉亦是渐渐从疲惫状态之中修养了过来。
各个行业的兴起大大刺激了市场的活性。
最关键的是——
大汉一项都在严防死守的吏治这一点,大大促进了商人们行商的效率。
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吏治上总会出现一些问题。
但最起码在明面之上。
现在的大汉还没有任何官员敢于触犯朝廷的t铁律。
但不好的消息终究还是会传来,再怎么辉煌的时代也注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结束。
就在延熙十一年。
姜维病逝。
顾琛当初所留下来的那些大将之中,如今也只剩下了一个邓艾还在世。
刘禅对此十分的伤心。
但大汉终是要前行。
对于重新派往幽州的人选,刘禅是想让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前往幽州。
正是因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