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情况和这个时代空空导弹的运作原理有关系,也就是导弹需要尽可能的锁定敌机的尾部,这样导弹的红外引导头才能搞好的锁定目标,确保在发射之后牢牢的咬住敌方战机的尾巴,直到追上去并且将其击落为止。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规避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己方的飞机绕到了敌方战斗机的中部偏后的位置,那么敌方战斗机的机头雷达是无法锁定己方战斗机的,那么也就不能发射导弹进行攻击,极大的提高了己方战斗机的存活可能,而己方则可以机头指向敌方,咬住敌方战机尾巴发射导弹。
至于双方皆努力爬升高度的原因就更简单的,在现如今的这个时代,空空导弹的体形都不大,为了控制体形都是固体火箭发动机,而整个工作过程其实很简单,在锁定了敌机的尾部之后,导弹被己方战斗机反射出去,固体火箭发动机开始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给予导弹极大的加速度,把导弹推至一个非常高的速度,远超敌方战斗机的飞行速度,然后导弹开始朝着敌方战斗机高速飞去。
但是,受制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的限制,其实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时间很短,也就区区几秒钟的时间,所以空空导弹就是在这几秒钟的时间内加速到极快,最后在方向舵的控制下朝着敌方战斗机射去,换而言之就是,导弹并非直到撞上敌机都一直有动力在输出,并不是这样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如果一架战斗机被空空导弹给锁定了,并且通过各种方式躲开了导弹的攻击,那么这发导弹不可能继续咬住战斗机的尾巴继续攻击,换而言之就是,影视剧里面的画面是假的,战斗机只要躲过一次导弹的攻击,那么这发导弹就算是错过了目标,不可能再发挥作用了。
如此一来,空战的模式很清楚了。
想要击落敌方战斗机,首先需要占据一个好的位置,然后发射导弹,最好导弹的飞行速度足够快,但是在导弹的性能是固定的情况下,怎么样才能让导弹的飞行速度足够快呢?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占据一个好的位置的这个过程中,不只是要占据一个咬住敌方战斗机尾巴的位置,还要在这个位置的基础上,相对于敌方战斗机有足够的高度优势,如此一来在发射导弹的时候,就可以锁定敌机并且开始俯冲,通过自身战斗机的俯冲提高战斗机的飞行速度进而提高发射出去的导弹的飞行速度,再通过导弹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把导弹的速度加速到一个敌方战斗机不可能逃逸的超高速度。
其中,占据这样一个确定的位置的战斗机所处的位置,就叫不可逃逸区。
那么对于敌方战斗机来说,如果已经被对方占据了有利的位置,那么想要在“敌锁定”的报警声音中活下来,那么方式其实也主要就两个,一个是抛洒干扰箔条和干扰弹,混淆锁定战斗机屁股的空空导弹的引导头,让导弹误以为干扰弹是战斗机,然后放弃了追踪真正的目标,至于另外一个就是战斗机开始加力机动,包括并且不限于快速的拉升高度,大过载的进行盘旋,或者拉升并且朝着太阳的方向飞行。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空空导弹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有限,所以空空导弹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停机的时候,就是它速度最快动能最高的时候,后续随着飞行,尤其是随着平飞和拉升,动能和速度都会飞快的下降,如果被锁定的战斗机拉升的足够快,或者机动的动作足够惊人,那么就有可能把空空导弹的动能消耗到一个较低的水平,让它的速度变慢,最终无法咬住尾巴。
至于拉升飞向太阳,这是一个结合了这两个方式的办法,因为太阳也是红外热源,如果战斗机拉升飞向太阳,那么后面的空空导弹可能会混淆发动机的红外特征和太阳的红外特质,相当于让太阳充当了干扰弹,不过这种战术只有针对某些空空导弹才有效,成功的概率也不是很高。
总而言之,这个时代的空战,第一要素就是机动性,只有机动性足够强,在双方遭遇的时候的“二人转”过程中,能够领先敌人率先爬升绕后并且咬住敌人的屁股,那么空战就已经赢了一半了。
“他们死定了!”
“我已经开启了加力!”
“等等,不太对劲儿啊!”
“是啊,为什么他们的速度这么快?”
“不不不,不对,不对!这不是幻影3,也不是米格21!”
“难道是F-16吗?”
“应该也不是,因为F-16理论上来说,机动能力不可能比我们更强!”
“怎么回事儿,我的雷达丢失了目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