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等,航天的火箭跟导弹也需要。
可费天翔根本不知道怎么入手。
谁安排工作,费天翔不在意。
他在意什么时候、怎么投入工作。
“费老师,控制项目麻烦您负责。目前,我们提出技术标准,整个控制系统核心是由高精度平衡陀螺仪、加速度等惯性测量器件、迎角传感器等大气测量器组成的传感器组,利用高性能数据处理器处理各种信号……前期先从模拟信号下手,后续的研究方向是数字信号……”
谢威昨晚上就把自己掌握的东西跟目前的基础技术做了系统的分析。
在他的作业本上,直接根据他提出的四个分类来向众人安排。
直接翻着作业本,按照设想好的给众人交代。
此刻,也懒得隐藏。
隐藏起来,李瑞那不负责任的老家伙就不坑自己了么?
既然无法反抗。
自己主动点享受,到时候为难的将会是李瑞跟校领导:自己展现出来的能力越强,学校越怕自己被其他单位抢走。
“雷达方面,先解决204雷达小型化,消化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信号传输通道,增加数据接口。把武器装备整合到雷达系统中,让雷达不仅具备探测、追踪功能,还需要有瞄准、锁定、攻击功能。发现即能跟踪,跟踪即锁定,锁定即能攻击,所有一切,以中央数据处理器为中心……”
“之所以把火控雷达系统跟飞行控制系统单独罗列,这两项更加关键,需要突破的技术太多。”
“通讯系统、定位导航系统、环境控制、电源、仪表等,需要根据需求升级。简单举例,使用模拟信号或数字的操纵系统,总不能再通过普通机械仪表来反应参数,对吧?”
众人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笑容。
被学校选出来的,对战机技术并不熟悉,现在谢威介绍的,都没有脱离原本的技术研究太多,担忧也就没了。
尤其是费天翔,更是松了口气。
各种传感器、中央数据处理器、舵机、电器传输线路这些基础组成部分,火箭跟导弹也需要,基础理论没有太大差别。
“谢威同学,动力系统呢?总不能就我们三个人搞大推力涡扇发动机……”
从火箭动力室调过来的吴浩文见谢威给其他几个组都分了任务。
一直没动力组的事,不由急了。
搞火箭动力研究的他很清楚,飞机发动机跟火箭发动机完全不一样。
火箭发动机相对来说反而更容易:射程上万公里的洲际战略导弹,发动机工作时间也就几十分钟,不管发动机尾喷口工作温度多高,只要发动机在达到目的地之前坚持工作就行。
战机发动机不行。
使用寿命,是硬性指标。
尾喷口的火焰温度上千摄氏度,还需要持续运行数百甚至上千小时!
不仅要求使用寿命,还需要给战机提供很大的推力。
“发动机属于重中之重。所以放到最后。由于需要考虑战机低空性能,也得拥有高空速度,唯一解决方案只能是大推力低涵道比的军用加力涡扇发动机……”
“我们之前只接触过火箭发动机。”
吴浩文皱着眉头看着谢威。
他并不怀疑谢威说的东西能不能实现,反正此刻他不了解。
如果吴浩文知道谢威也仅仅知道理论上的皮毛,就不会这态度了。
“这个其实很简单……”
听到谢威说简单,一旁飞快记笔记的袁振越嘴角抽搐。
谢威说的内容他都记下来了。
可他大脑一片空白。
简单么?
涵道比是啥?
什么叫大推力?
为什么又是军用加力涡扇发动机?
这些说的是一个东西?
“直接把火箭发动机看成涡扇发动机的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