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的工作安排。
“返城知青,是否可以先不考虑?”
听完后,谢威眉头拧到了一起。
谁都不知道哈城有多少返城知青。
一旦开了口子,在东北这地方……
工资可以不高,却不能没有工资收入。
哈城作为全国最早的工业城市之一,吃商品粮的城市户口本来就多,在没有计划生意、人多力量大的时代,哪家不是生四五六七八个?
生三个的都不多!
“没可能,校长当时承诺会解决部分返城知识青年的工作岗位!”
艹!
谢威当即爆出了粗口。
“老头这是啥都不考虑,直接瞎几把许诺,反正任何事情都不需要他去负责啊!”
对于李瑞,谢威此刻没有丝毫的尊重。
有这样的领导,他觉得很不幸。
根本就没有考虑后果。
“学校干部职工家属的工作问题,是首先得解决的,即使别人说咱们搞山头主义,也必须优先解决干部职工家属就业问题……”
谢威强调着。
吴涛叹了口气。
“要不,咱们先去校企办的办公室?”
心中有气的谢威只能跟吴涛先去校企办办公室。
“……情况就是如此,目前咱们生产计划不多,卫生巾在市场上销量如何,是否能出口都不确定,先期整个厂用人,计划是在60人,而学校经过统计,没有工作的干部职工家属一共有1827人,算上子女更多,这些子女,部分已经返城……而光明火柴厂,原本靠着糊纸盒补贴家用的一共是433人,这些家庭已经回城的知青一共有582人……”
王征的统计数据,让谢威不停地揉着太阳穴。
卫生巾厂先期只准备用60人,这还是包括管理在内的,技术人员直接从学校抽调。
按照平均工资30块,每个月的成本也不会操过2000块。
技术人员?
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直接从学校抽调相关专业的人员,按照项目补贴,每天也不过半斤粮票、二毛钱,如此低廉的价格,还是学校支付呢。
资本家的那一套,谢威可以说是玩得炉火纯青。
这会儿吴涛跟王征两人告诉他,行不通。
“人数太多了。前期我们不需要这么多人……这也是为什么这家小厂到现在我们都没跟街道办谈妥的原因。谢威啊,按照目的情况,咱们要不直接自己重新成立新的工厂?成本会降低很多,也不会有这些麻烦……”
吴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谢威诧异地看着他,直接竖起了大拇指:“老吴,你很有资本家的潜质啊!”
听到这话,吴涛顿时不乐意了:“不是你说我们跟国营工厂不一样,必须考虑成本么?你现在骂我是资本家!”
谢威骂得太脏了。
瞬间就让吴涛破防了。
MMP!
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心为公的人被骂成资本家,无疑比挖人祖坟还难以让人接受。
就连旁边的王征,也皱着眉头看着谢威。
在他看来,谢威怎么都比他们更像资本家,资本主义世界的那一套,比谁都懂。
要说觉悟嘛……
“吴哥,我这是夸你考虑周全呢!”
王征的眼神,深深地刺激了谢威,他这才意识到,自己是在改革开放初期。
资本家,那是跟周扒皮一个级别的坏人。
别人说自己是资本家都不乐意呢。
“少来!没有谁比你更像资本家的!”
吴涛对谢威骂自己很不爽。
“我没有否认啊。资本家就是得考虑一切以利润为主……当然,咱们不能只考虑利润,还得考虑社会效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