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接后,到了仪表局汇报情况。
“厂里没留一分钱,连原材料也没多少,哈工大那边没意见?”
仪表局局长杜启航轻声问道。
“没有。于国峰向厂里的干部职工承诺,明天下午会当众发工资,并且增发一个月工资作为过年钱。还承诺过年物资发放不会比去年差……”
曹忠的话,让杜启航一脸意外。
“哈工大这么有钱?”
“那么大一所大学,一二十万应该有吧!”曹忠也有些不确定。
旋即,又是一脸不满:
“14厂之前技术升级可是花费了两百多万,真不知道上面是怎么想的,就这么划给了他们。”
两百多万的技术升级,目前投资都没收回来。
而且,厂里自己设计出了一款先进的存储芯片,只要解决了质量问题,未来前景很大。
“按目前状况,你能确保今年14厂不会亏损?”
杜启航的话,让曹忠脸上浮现出尴尬。
没法回答。
虽然有国内最先进的光刻机,甚至在各个工序厂里一直组织技术攻关,希望提升生产质量。
可一直收效胜微。
到现在,几十万的研发经费投入进去,先进芯片的良品率依然没有得到丝毫提升。
集成电路制造,太多工序了。
任何一道工序都有可能会影响到生产质量。
14厂显然没有能力解决所有工序的技术问题。
“局里下属单位不包括元器件厂,无线电厂都40多家。不少单位需要资金进行技术升级。部里没有足够资金,沪市政府也没有多少资金投入……哈工大是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学校可以充实厂里的技术力量,也能解决升级需要的经费……”
大学本就是人才培养单位。
拥有不弱的科研实力。
无论沪市市政府还是仪表局,把一个技术发展跟不上市场需求、即将亏损的企业丢给其他单位,还有可能探索出一条新的合作道路,谁会反对?
哈工大这条路走通了,市政府多了税收,多了就业岗位。
仪表局多甚至可以把其他急需资金跟技术升级的工厂拿出来,跟国内其他有资金、有技术的学校合作。
以此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集群。
何乐而不为?
“你到局里负责这方面工作。以后能给的便利,还是多给一些。另外,我已经从其他厂里抽调了十多名中青年技术骨干,都是之前哈工大毕业的。你明天把他们送到14厂吧,正好跟那边的负责人熟悉熟悉。”
“啊?”
曹忠不可思议地看着杜启航,不明白这是什么操作。
厂里领导干部都调走是局里的安排。
现在又给他们调集一批中青年骨干?
······
第二天,于国峰亲自到火车站接人。
看到吴涛跟另外两名校企办的工作人员双眼布满血丝,满脸油光,头发一缕一缕的,憔悴至极。
本想埋怨他们来得太晚的于国峰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于主任,这段时间辛苦您了。”
吴涛一脸歉意。
校企办的事情,让于国峰这个搞技术的系主任在这边搞这么长时间。
“你们才辛苦!这次是情况紧急,才需要带这么庞大的现金过来,走吧,咱们先上车,厂里的人还在等你们呢。”
于国峰带着几人直接往一旁的车子走去。
几人的憔悴,明显是因为随身携带20万巨款而不敢休息。
14厂的情况如何,吴涛跟另外两名校企办的工作人员并不清楚。
在往厂里去的车上,于国峰向他们做了介绍。
“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抽调走了?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