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106 哈工大出国留学禁令&全国第一个厂长竞选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成交接后,到了仪表局汇报情况。

    “厂里没留一分钱,连原材料也没多少,哈工大那边没意见?”

    仪表局局长杜启航轻声问道。

    “没有。于国峰向厂里的干部职工承诺,明天下午会当众发工资,并且增发一个月工资作为过年钱。还承诺过年物资发放不会比去年差……”

    曹忠的话,让杜启航一脸意外。

    “哈工大这么有钱?”

    “那么大一所大学,一二十万应该有吧!”曹忠也有些不确定。

    旋即,又是一脸不满:

    “14厂之前技术升级可是花费了两百多万,真不知道上面是怎么想的,就这么划给了他们。”

    两百多万的技术升级,目前投资都没收回来。

    而且,厂里自己设计出了一款先进的存储芯片,只要解决了质量问题,未来前景很大。

    “按目前状况,你能确保今年14厂不会亏损?”

    杜启航的话,让曹忠脸上浮现出尴尬。

    没法回答。

    虽然有国内最先进的光刻机,甚至在各个工序厂里一直组织技术攻关,希望提升生产质量。

    可一直收效胜微。

    到现在,几十万的研发经费投入进去,先进芯片的良品率依然没有得到丝毫提升。

    集成电路制造,太多工序了。

    任何一道工序都有可能会影响到生产质量。

    14厂显然没有能力解决所有工序的技术问题。

    “局里下属单位不包括元器件厂,无线电厂都40多家。不少单位需要资金进行技术升级。部里没有足够资金,沪市政府也没有多少资金投入……哈工大是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学校可以充实厂里的技术力量,也能解决升级需要的经费……”

    大学本就是人才培养单位。

    拥有不弱的科研实力。

    无论沪市市政府还是仪表局,把一个技术发展跟不上市场需求、即将亏损的企业丢给其他单位,还有可能探索出一条新的合作道路,谁会反对?

    哈工大这条路走通了,市政府多了税收,多了就业岗位。

    仪表局多甚至可以把其他急需资金跟技术升级的工厂拿出来,跟国内其他有资金、有技术的学校合作。

    以此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集群。

    何乐而不为?

    “你到局里负责这方面工作。以后能给的便利,还是多给一些。另外,我已经从其他厂里抽调了十多名中青年技术骨干,都是之前哈工大毕业的。你明天把他们送到14厂吧,正好跟那边的负责人熟悉熟悉。”

    “啊?”

    曹忠不可思议地看着杜启航,不明白这是什么操作。

    厂里领导干部都调走是局里的安排。

    现在又给他们调集一批中青年骨干?

    ······

    第二天,于国峰亲自到火车站接人。

    看到吴涛跟另外两名校企办的工作人员双眼布满血丝,满脸油光,头发一缕一缕的,憔悴至极。

    本想埋怨他们来得太晚的于国峰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于主任,这段时间辛苦您了。”

    吴涛一脸歉意。

    校企办的事情,让于国峰这个搞技术的系主任在这边搞这么长时间。

    “你们才辛苦!这次是情况紧急,才需要带这么庞大的现金过来,走吧,咱们先上车,厂里的人还在等你们呢。”

    于国峰带着几人直接往一旁的车子走去。

    几人的憔悴,明显是因为随身携带20万巨款而不敢休息。

    14厂的情况如何,吴涛跟另外两名校企办的工作人员并不清楚。

    在往厂里去的车上,于国峰向他们做了介绍。

    “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抽调走了?后-->>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