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106 哈工大出国留学禁令&全国第一个厂长竞选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尴尬,表面却装出淡然。

    他清楚徐昌帅并不想待在蓉城。

    虽然哈城冬天气温比蓉城低了很多,相比蓉城冬天需要靠着一身正气御寒,哈城有暖气的室内,冬天最寒冷的时节能穿着短袖啃冰棒。

    提到芯片,谢威就无奈了。

    于国峰去14厂二十多天了。

    因为上级命令,沪市仪表局把14厂交给了学校。

    这段时间,于国峰等不及校企办的人过去交接,自己跟沪市仪表局、14厂相关领导交接。

    学校几个等着芯片的项目,都在不停地催谢威。

    谢威也没有办法。

    晚上,谢威去杜国旺家看谢柔时,正在做饭的王征问谢威:“吴涛带着两个人跟20万现金,真没问题?”

    “当初我爹提着10万现金从蓉城过来,身边就谢柔呢!”

    谢威根本不担心。

    火车上,乘坐卧铺的吴涛跟另外两个同事一起,学着当初谢建国用旅行包装10万现金往沪市送钱,直接带着了20万现金去14厂。

    钱不到,14厂没法开始生产。

    “我就纳闷了,即使需要咱们给14厂发工资,也不用这么急啊!上个月的工资不应该由沪市仪表局发么?”

    王征一边切菜,一边抱怨。

    14厂的关系已经转移到哈工大,校企办代为管理。

    仪表局除了留下少量原材料,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按照谢威的要求调走。

    “这样不错了。至少,他们没有把未结清的货款跟欠账留给咱们。”

    沪市无线电14厂只有700多人,一百多号技术研发跟管理人员。

    全厂每月工资不到5万块。

    厂里在78年初才引进GK-3型半自动接触式光刻机,还没创造多少效益,厂子就被上级划给哈工大。

    换成谁,都不会乐意。

    沪市仪表局只是通过少发一个月工资来表达不满,也没有其他动作。

    “道理是这个道理,想起来心中就不舒服。”

    “自己投资没有上千万建不成14厂的规模。有这钱,熟练的技术工人跟技术研发团队呢?对我们来说,厂子划拨给我们,直接就生产,除非扩大规模,短期也不需要技术升级。”

    谢威远比王征看得开。

    别看14厂生产质量不咋样,沪市一直都重视基础投资。

    在轻工业跟高科技领域,沪市一直都是国内最强的地区。

    GK-3型半自动接触式光刻机,中科院刚研制出来,就给无线电14厂配备上,能说明很多东西。

    “以后校企办要发展,从其他单位收购的单位不会少,基础好的单位肯定需要更多钱。基础不好的单位,即使免费拿到手,不花钱么?不仅需要投资升级技术生产线,从技术研发团队到生产工人,所有的一切统统都得从头来!”

    虽然王征比谢威年龄大,这段时间,只要有机会,谢威没少教育王征。

    搞得王征看着谢威比看着杜国旺还闹心。

    年后王征会去沪市无线电14厂负责全面工作,所以谢威一旦逮着机会就不停地给王征灌输各种市场竞争机制下的管理思路。

    学校已经放了寒假。

    跟以往不同,参加项目的学生全留在学校。

    除了不再上课,每天时间都花在项目所需的基础学习、设计研发工作上。

    谢威的出现,提前了不知道多少年让哈工大的优秀学生开始没有了寒暑假。

    直接让“考上哈工大就失踪”直接具象化。

    “谢威,你过年不回去?”

    王征不想听谢威说教,果断转移话题。

    “哪有时间回?整个实验班就只有没有参加项目的魏炳坤一个人回家了。”

    谢威苦笑着说道,“谢柔也不想回去。我给我爸拍了电报,看看他跟我妈有没有时间-->>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