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北伐失败,徐州就成了义军和官军的主战场。
为了夺取这一战略要地,双方隔三差五的干仗,总体上是互有胜负。
辽东军大营。
“五哥,朝廷又下旨催促出兵,这么拖着也不是办法啊!”
施靖忠一脸为难的说道。
利用朝中党争的机会,施家联合辽东将门清除异己,迅速在辽东做大。
在外界眼中,他们是桀骜不驯、无法无天的藩镇,可是他们自己清楚,辽东镇的地位并不稳固。
相比真正的藩镇,辽东镇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稳定的大后方,为他们提供钱粮。
大家的后勤补给,严重依赖朝廷支持。
想要经营辽东,北虏又是绕不开的难题。
北虏造就了辽东镇的辉煌,同样也限制了辽东镇的进一步发展。
昔日的养寇自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风光的背后,其实是万丈深渊。
夹在朝廷和北虏中间,日子可不好过。
为了后勤补给,在很多问题上,他们不得不向朝廷做出妥协。
北虏表现出来的狼子野心,更是让辽东镇上下如鲠在喉。
迫于现实需要,他们一面和朝廷讨价还价,一面又向朝廷靠拢表忠心。
“朝廷把开拔银都发了下来,继续拖下去肯定不行。
大哥那边也来了信,北虏刚刚敲打完了鬼方各部,现在又在准备征讨高句丽。
一旦处理完这些问题,北虏再次南下,规模只会比上一次更大。
朝廷加强了宣大地区的防御,损失惨重的几大边镇,正在迅速恢复实力。
谁也不知道北虏下一次入侵,会从什么地方下手。
没有朝廷的支持,我们要守住现在的地盘,非常的困难。
受战争影响,辽东地区的粮价越来越高,再继续下去前线的军民都活不下去了。
族中的意思是,让我们帮朝廷一把,尽快剿灭叛军。”
施靖林平静的说道。
不是他们忠于大虞朝廷,而是他们现在需要大虞。
辽东前线的军粮,一半是北方各省供应,一半来自湖广。
叛军做大之后,来自湖广的粮食没了,全靠从北方进行调度。
一半的缺口,不是那么容易补上的。
军粮供应不及时,粮食品质下降,都成了常态。
闹的再厉害都没用,为了凑出这些军粮,朝廷也尽了全力。
走私贸易,固然赚了不少钱,可现在有钱也买不起天价粮。
同样分兵南下平叛,一定程度上也是前线军粮供应不足,养不起那么多兵。
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是在为朝廷而战,而是为了自己的饭碗而战。
“五哥,你的意思是按照圣旨出兵,收复长江以北地区?”
施靖忠不确定的问道。
击败叛军容易,要剿灭叛军难。
骑兵在野战中厉害,不代表攻城的时候,一样能够无往不利。
真要是和叛军死磕,他们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当然,不是!”
“叛军的实力,你是领教过的,可比我们之前预想中强多了。
收复几个州府,给朝廷一个交代即可。
拼命的事情,还是交给那帮勋贵们。
他们世受皇恩,现在到了该回报朝廷的时候,我们这些草芥,就不用去凑热闹啦!”
施靖林嘲讽的说道。
受平衡之术的影响,同属于武将阵营的勋贵系和边军系,早就被分化成了两个利益集团。
明明他们才是守卫九边,保护朝廷安全的人。
结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