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京城的那些旗人老爷们来说,这可真是被狠踹瘸子那条好腿。
    总之,
    兵丁们表情凝重,心里乐开了花。
    瞧着大爷们破财,比自己挣钱还快活。
    ……
    紫禁城一片哗然。
    各路王公大臣、皇亲国戚冲进午门。
    乍一看以为是集体造反,再一问才知道,是为了盛京。
    永琰此刻,还在养心殿琢磨新年号的事。底下的人拟了 3个待选,分别是:嘉庆、咸丰、康德。
    永琰眉头紧锁:
    “皇后觉得哪个好?”
    “臣妾学识才浅,不敢多言。”
    “萧妃,你说?”
    “国号乃大事,必须是皇上乾纲独断。”
    永琰点头。
    “嘉庆,寓意原本是很好的。既契合本宫封号,还透着喜庆。可如今金瓯残缺,这个庆字,不妥。”
    “咸丰,也是极好的寓意,但和当前朝廷形势不符。”
    “朕还是更嘱意于康德。康,富足康泰也。德,万民尊崇也。预示着我大清能够平安渡过眼前的这一劫。”
    说完,
    永琰提笔,在写着康德的红纸写下:
    “准了。”
    ……
    “皇上准备何时正式登基?昭告天下?”
    永琰刚想出声,却听得外面吵吵嚷嚷。
    他阴沉着脸走出养心殿,见到一群人怒气冲冲而来,差点喊护驾。
    结果,
    这帮人呼啦啦跪倒一片。
    高呼:
    “求皇上发兵,收复盛京。”
    “祖先之地不可丢给汉人。”
    “对。哪怕丢了京城,也不能丢了盛京。”
    养心殿内,
    躲在门后偷听的俩妃,脸色微变。
    “妹妹,你听听这些人都说的什么话?丢了京城,也不能丢了盛京?岂有此理。”
    萧小七莞尔一笑:
    “姐姐您是知道的,这些人的家产八成弄去了盛京。”
    “唉~大清怎么会变成今日这般模样。”
    萧妃掏出手帕,为好姐姐仔细擦拭眼泪,并执手安慰道:
    “姐姐看开些,树挪死,人挪活。伊犁的水草未必不养人。”
    “妹妹有如此心智,却是女儿身,却是可惜了了。”
    ……
    太和殿内。
    一场仓促的朝议拉开帷幕,激动的王公大臣、六部九卿们纷纷叫嚣着必须夺回盛京。
    “皇上,盛京乃我满人龙兴之地,意义重大。”
    “皇上,吴军千里迢迢奔袭辽东,兵力肯定不多。今令山海关守军集体北上,夺回盛京,胜算很大。”
    “皇上,我大清历代先皇的骸骨都在盛京,奇耻大辱,绝不可忍。”
    殿内,热血沸腾。
    人人喊战,人人求战。
    如此盛况,紫禁城内已有许久未闻了。
    永琰平静的望着这一张张激动的脸庞,突然起身。
    殿内,安静下来。
    “诸位,都是我大清的忠臣。”
    “如今太上皇龙体不健,朕临时理政。严冬已至,用兵需谨慎。朕决定,厉兵秣马,待冰雪稍减就越过山海关,夺回盛京,踏平吴军。”
    “皇上圣明。”
    王公大臣们乱糟糟的磕头。
    一名潜邸心腹站了出来,高声倡议:
    “本官先捐银 1万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