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396 昭告扬州全城:留辫不留人,留人不留辫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贵。”

    “军爷,我贡献1半的家产好不好?我家有几千亩良田,几十间屋子,我,我搬不走啊。”

    军法官退后一步,

    右手做出下切动作。

    一柄刺刀立刻捅入袁士绅咽喉~

    士兵们随即又把这一门男丁都挑了,节约火药嘛。

    然后,

    军法官对着府邸的奴婢仆人们说:

    “我的时间很紧,把你们主子家的藏银地点指出来,可赏10两,还可立刻走人。”

    ……

    有了前车之鉴,

    高员外就懂事多了,立马选择了全家迁移的方案。

    金银细软可以带走,不动产只能带走地契田契。

    用军法官的话讲:

    “将来以吴代清,这些良田不还是你的?良田又没长脚,跑不了的。”

    高员外心中肉痛,然而脸色恭敬。

    一名士兵拔出短刀,将他的辫子割断,从此,断绝了他的妄念。

    本村的保长到处敲锣:

    “乡亲们,赶紧给王师准备饭菜,有,有有银子拿。”

    吴军做事风格一贯简单粗暴,

    直接踹开百姓的屋门,看谁家的猪长得不错,就丢下一大锭袁士绅的银子,再抛下一句话:

    “半个时辰之内,送80斤熟肉过来。”

    看谁家的鸡长得精神,扔下些散碎银子:

    “2刻钟之内,送10只烤鸡过来。”

    ……

    军法官更灵活,

    他盯上了村子里十几头大牲口,主要是骡子和驴子。

    直接扔下一笔稍高于市场价的银子:

    “牵走。”

    在下一个集镇又遭遇了意外之喜。

    扬州城有个士绅为了躲避兵灾,携全家躲到了这里。

    老规矩,2选1。

    天兵很忙,没空循循善诱。

    军法官把那一套说辞倒背如流。

    早在会战开始之前,

    吴国高层就拟定好了战后的法则,争取拿大孔渔网把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江苏士绅,全部甄别一遍。

    杀光男丁是李郁的授意。

    与其把仇恨留给下一代,不如在当代就消弭掉。

    没有人自然就没有仇恨了。

    女眷另当别论,

    女人天生是浮萍,命运只能随波逐流,嫁到哪家是哪家人,嫁到哪国是哪国人。

    改换门庭后仇恨也会随即消失,不足为虑~

    ……

    处理完毕,

    军队继续前进,一刻不停。

    队伍里的骡驴比例逐渐增大,步兵都成了乡村版龙骑兵~

    士兵减轻了行军疲惫,再啃啃烤鸡,烧猪肉,生活还是蛮有奔头的。

    反正吃的不是自己的饷银,没人心疼。

    上面发下来的便携干粮又干又硬又咸,狗都不吃。

    淮河以南,

    清军根本没有一支成建制,敢出城的野战军队。

    最大一股的兵力龟缩在淮安城中。

    福长安拼命收拢残兵,誓死要守住淮安这个重镇。

    驱使百姓在城外昼夜不停的挖掘战壕,赶制拒马。还把大运河给堵了~

    若不是今年干旱,夏季少雨。

    他这会肯定派人把高邮湖掘开了,水淹里下河地区,以水拒兵。

    里下河地区是江苏最中间的一块区域。大概是几百年后的扬州北部、泰州、南通北-->>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