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195章:九鼎落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br>
    他们很快就逃离了河岸,朝着高地奔去。

    船上的人也跟着心慌起来,紧紧抓着船上的围栏,没有谁还有空去关注九鼎。

    ……

    “什么!”

    “你说九鼎沉没在了大河里?”

    咸阳宫中,

    本来在欣喜等待九鼎到来的秦王惊闻变故,猛地从座位上跃起。

    虽然上了年纪,但他的身手仍旧矫健。

    常年伪装出一副温和无辜神态的脸上,也暴露出直接的怒色。

    他须发皆张,眼睛瞪大,犹如食人猛兽。

    禀报的臣子战战兢兢的叩首,“大河异动,九鼎不慎,从船上跌落下去了!”

    “而且只要是大河流经的地方,都出现了那样的惊变,大王不信,随便找人一问便知!”

    秦王震怒不已,“怎么这个时候出事!”

    “怎么可以出这样的事!”

    轻松拿下洛邑,灭亡周室后,本该是高兴的向天下证实自己天命的,可天地鬼神如此不配合,竟出了这样的动静!

    这样一来,

    诸侯对抗秦国的胆量,又要增强了!

    秦王心里难得慌乱起来。

    好在他的客卿范睢及时安抚他道,“臣恭贺大王!”

    秦王瞪向他,“寡人受了这样的惊讶,何喜之有?”

    范睢说,“因为这是秦国获得新天命的征兆啊!”

    他向秦王解释自己如此说的理由:

    “九鼎虽然相传三代,可三代的天下,和如今相比如何呢?”

    “论土地,夏商周时,我诸夏大地上蛮夷盘踞,且北不过燕山,南初及大江,可谓狭小,如何比得上现在的扩大呢?”

    “论人口,三代之时,一国之人数万而已,且戎狄之属,层出不穷,然而现在,诸侯交战,出动的兵力难道有少于一万的吗?”

    “论集权,三代之君令难以出其王畿,政仅下于诸侯,而不为大夫卿士所闻,各据其地,各掌其权,是以有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例子。”

    “论技艺,三代之民耕种,多用木石,然而我秦国发展耕战,铜铁之器,何其多也;坚利之物,何其众也!”

    “因此,若秦国一统之后,天下又岂是三代那样的天下?”

    “既然天下的情况都不一样了,这天命又怎么会相同呢?”

    “九鼎,是大禹凭借治水的功绩而铸造的,根源自然在于大河。”

    “现在天下改变,天命改变,大河将九鼎收了回去,难道不是很正常的道理吗?”

    “等我国一统之后,且效仿大禹的故事,搜集天下的珍宝,再重新铸造一个新的象征,以示新天下的天命,这也是很正常的道理啊!”

    秦王听了他的话,

    焦虑的心还当真冷静了下来。

    “……你说的有理!”

    他闭上眼,摁了摁自己的眉心。

    但最后,秦王还是不死心的吩咐下去,“且去大河中打捞九鼎!”

    如果九鼎实在找不到踪影,那就把范睢的理论放出去,安抚民心!

    ……

    而远在高原之上,

    何博正在“拔河”。

    他把自己泡在黄河的源头之中,努力的收取着母亲河的权柄。

    但这绵延万里的滔滔大河,即便没有了对何博的排斥,也不会轻易的被他拿下。

    沉浸在源头中十几年,

    何博等待的都在头上长出几茬水草了,才把进度条刷新了出来!

    然后,

    他又悲愤的发现,

    这个独属于黄河的进度条,如果只靠自己蠕动,那耗费的时间,实在太漫长了!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