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147章:显王三十九年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r>
    殊途同归,

    哪里用得着别人过度的干预呢?

    他只是问,“怎么你的书里,还要夹杂别人的文章呢?”

    何博就说,“要是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怎么能叫《杂说》呢?”

    毕竟死鬼可不好发表新文章给世人看,不然某些人见了,只怕真要提前下去,跟死鬼面对面交流了。

    至于托名著书?

    那都托名他人了,必然要往更有名气的先贤身上靠,比如黄帝、神农等等。

    商鞅他们可还没有这个资格。

    不过,

    他们也不在乎这点名声。

    改革变法,已经让他们活着的时候被骂了不知多少,难道还能指望死了以后被人怀念追悼?

    “对了,我就要去邾国,你跟不跟?”

    何博把书册收好,又对庄周提出邀约。

    “不去。”

    庄周说,“前段时间才和孟子与见了一面!”

    孟子在因讲学不顺,而返回邾国的路上,是要经历宋国的。

    想起自己曾经因为鬼神而和庄周产生的缘分,他还特意找到对方,与之见了一面。

    庄周当时正因为自己种出来了一个大葫芦而高兴,见到来访者,就对他说道,“这么多年了,你看起来比我要苍老太多,应该是宣讲仁义的道路,走起来很艰难吧!”

    孟子淡然笑道,“我才四十三岁,即便再艰难,也是能继续坚持仁义几十年的!”

    “我现在收了很多弟子,教导他们道德的重要性。”

    “等到天下太平以后,我的弟子们就可以把仁义发扬光大了。”

    庄子就说,“你梦想的实现,还要等好几代人才行呢!”

    “反正你我活着的时候,天下是不可能归于统一的,为什么现在不放弃,享受眼下自然的快乐呢?”

    孟子告诉他,“世间的许多事,都是要有个开始的。”

    “我现在奔走辛苦,以后人心中的道德,就可以尽快恢复,这样世人的苦难,就可以缩短一些了!”

    庄子只沉默的看了他一阵,然后说,“这么多年了,你和我的道还是不同!”

    “我是会顺着水流游动的鱼,你是水上溯流划桨的船,虽然都在同一条河里,但方向却是不一致的。”

    “我只能祝福你尽快实现自己的梦想吧!”

    然后,

    两位当世的大贤人,就结束了短暂的会面,分道扬镳了。

    于是何博就说,“那我自己去了!”

    说完,

    他跳到水里,不见了踪影。

    应该是连鱼都不装了,直接融为一滴河水,迅速的润到了邾国。

    而当何博见到孟轲的时候,

    对方看上去精神不错。

    甚至还有空回自己小时候住过的地方逛逛。

    他指着一处集市对弟子说,“那里有个屠宰禽兽的地方,不是太好,我们绕过去吧!”

    弟子们知道,这是老师曾经说过的,“君子远庖厨”的道理。

    于是他们没有一点疑问,就要转弯去别的地方,欣赏老师幼年经历的风景。

    但何博偏偏要跳出来,对着孟子一行人喊话,“当年喜欢看杀猪的小子,现在连屠狗卖肉的地方都不肯去了吗?”

    孟轲被当众揭穿黑历史,便寻声看去,见到了何博。

    他随即笑了起来。

    关于《杂说》——

    先秦时著作,作者不详,但由于该书内容丰富,多次提到庄子、孟子,推测该书的编撰者应活跃于周显王时期,疑似多名学者共著。

    又因为《杂说》中除却对庄子的调侃外,其他篇章用词十分刻薄,观点极端,大多作者身份应该出身法家。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