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个福星。”
    赵都安笑了笑:“话别说太早。”
    “怎么?”
    “没什么,只是我总觉得太顺了。”赵都安靠着秋千,望着夜空轻声道:
    “我刚来,靖王就不在,蒋王孙也顺利投靠。进展比在西线顺利的多。”
    莫愁拧紧眉头:“也许是你想多了。”
    “或许吧,算了先不说这个,”赵都安忽然转移话题,扭头看向情敌:
    “有个事问你。你在宫中多年,应很了解二皇子简文吧,能与我仔细说说吗?恩,公开的资料不用你讲,说点你对他的看法吧。”
    莫愁愣了下:“怎么突然提起简文?”
    “好奇心,这个解释够吗?”赵都安玩世不恭的语气。
    莫愁虽满心疑惑,但了解其脾气的她也未多问,想了想,说:
    “简文此人……在政变前,其实是个很好的人,恩,也可以说伪装的很好。”
    “仔细说说。”
    “就是……他从小便聪颖过人,远超其余皇子,是皇室学堂中极耀眼的一个。恩……这不是我说的,是陛下私下说的。
    陛下虽也极聪慧,受太师赏识,但出生的晚一些,刚入学塾时,最被器重的还是简文,彼时授业的便是太傅庄孝成。
    那时,简文就是极要强的性格,且喜欢与太子比较。”
    莫愁仿佛陷入回忆,娓娓道来:
    “比如,简文与太子少年时,常彼此串门。那时太子住在东宫,住处比其他皇子气派的多,时常设宴,款待兄弟姐妹聚会。
    某次聚会时,因讨论文章,简文在席间引经据典,大出风头,那时太子殿下府上的太子洗马宋植便笑对简文,说‘你说的这些,我悉数明白。但我知晓的,你却不知。’,将简文压了下去……”
    赵都安出声打断:“等等,这个宋植是……”
    莫愁怔了下,语气鄙夷:
    “你连宋植都不知道?哦,差点忘记,你是几年前才出头的禁军小卒,不知道十几年,二十年前的事很合理。”
    赵都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小小贬低了下赵都安,莫愁心情大好,继续道:
    “这宋植,说来也是个极厉害的人物,乃是某一届状元,点翰林。学问极大,据说有过目不忘,举一反三之能。
    恩……若要类比,大概比如今的韩粥,韩学士都要强一大截,彼时年岁才三十有余,便有大儒气象,恩……若非其后来消失了,那什么正阳先生,都未必能崛起,许是还要在宋植下头。
    对了,他当年甚至与张天师有交往,算是个忘年交。”
    这么厉害?
    为何我都没听过……赵都安诧异了。
    莫愁道:
    “也因其才能极佳,才被先帝提拔为太子洗马,在詹事府跟随太子,是为未来班底。诶……话扯远了,我说到哪里了?”
    赵都安提醒:“宋植怼了简文,说他学问不够。”
    “哦,是这样。”莫愁道:
    “结果简文那次宴席回去后,表面不动声色,却是去书楼中的次数愈多了。
    一年后,太子又一次宴请兄弟姐妹的时候,简文竟拉着宋植,去了学塾书楼,指着偌大的书楼,要宋植随便挑,看有哪一本是宋植能背,而简文背不出的。”
    好家伙,这也是个记仇的啊……赵都安直呼内行。
    好大的气性……不过未入世间,凡人之躯没有神识辅助,能一年背诵下一座书楼,的确堪称变态。
    莫愁追忆往昔:
    “说来有趣,也算不打不相识,正因这一个插曲,简文与宋植反而有了私交,成为了不错的朋友。
    而读书好只是简文的一个优点,事实上,骑射、交朋友的手腕、谈吐智识,甚至是武道修行,简文都在一众皇子中出类拔萃,太子相较都黯淡无光。
    若要比较,太子只在仁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