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百七十一章:南国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但是这两个人现在都不能说出来,因为一旦说出来,必然会引得崇祯勃然大怒。

    这两个人,一个自然是如今身处狱中孙传庭,另外一个便是在故里服孝的卢象升。

    暖阁之中,众人都缄口不言。

    崇祯的脸色也因此阴沉了下来。

    下意识的,崇祯也不由的想起了孙传庭和卢象升两人。

    若是有他们两人一人在此,只怕是东南的局势也不会糜烂如此。

    只是孙传庭此前种种的行为让崇祯感到恼怒。

    卢象升虽然没有听懂他的暗示,毁掉了和谈的机会。

    但是卢象升的忠诚还是有所保证,自己的话,卢象升会认真的听取,只是性格太过于刚直,这并不是问题。

    不过卢象升正在服孝期间,此前已经夺情过一次,如何能够再度夺情?

    无论是卢象升还是孙传庭,现在都不能用……

    崇祯的目光缓缓从群臣的身上扫过,眼神也是越发的阴戾。

    他早已经是看透了这些大臣的嘴脸。

    当初他初登基时,就是被那群满口仁义道德,看似光明磊落的大臣们,坑的自断臂膀,坑的埋下了祸根。

    国家已经到了如此危难的时局,竟然还都想着明哲保身。

    崇祯的目光从阁内一众大臣的身上扫过,众人也看到了崇祯的眼神,当下所有人的大脑都开始飞速转动思考对策。

    而陈新甲在这个时候,先众人一步走了出来。

    “启奏陛下,保定总督一职,臣有人举荐。”

    看到出言举荐的是陈新甲,崇祯的神色稍缓,紧皱的眉头也是舒展了许多。

    自辽东危局,关内民变以来,几乎大部分的人都不愿意担任兵部尚书,执掌兵部诸事,认为其是一个苦差事。

    但是陈新甲却并没有推辞半分,甚至可以说是主动负起了这个责任。

    在随后的戊寅之变中,陈新甲统管京师周围兵马,将其管理的井井有条,统筹安排各地勤王军后勤,使其没有如同之前勤王一样,激起许多的兵卒哗变。

    而后陈新甲又递上保卫邦国的十条办法。

    其中有一条,便是在徐州设立一处重镇,开通两京咽喉,西防备流寇窜入南直隶,北可驰援山东、北直隶,向南则可以保护皇陵。

    这些建议,崇祯都是已经同意的了。

    只可惜徐州的营镇刚刚草创,粮草军饷都还没有调拨下去,万民军便突然东进。

    这也让崇祯忍不住扼腕叹息。

    若是能够早用陈新甲,在徐州设一重镇。

    万民军只怕会被拦在归德府内,根本到不了徐州城下,也威胁不了南直隶的安全。

    因此对于陈新甲,崇祯的观感还是很好,于是温言道。

    “陈爱卿请讲。”

    陈新甲上前了一步,恭恭敬敬的向着崇祯行了一礼。

    “如今南国局势越发糜烂,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陕西李闯与青海蒙古相互勾结,南直隶遭逢宿州之败,保定、河北、山东三镇兵马折损严重。”

    “河南如今局势趋于稳定,但军兵新练,保境安民尚可,进剿出击却是难得。”

    “襄阳城破后,献贼留下了不少的兵马死守襄阳,牵制了我军大量的兵力。”

    “万元吉、左良玉所部还在追缴张献忠,虽在武昌战胜了张献忠,但是却让张献忠逃入了江西。”

    因为侯恂的缘故,左良玉这一次没有再拖沓办事,而且他和张献忠本就有仇怨。

    这一次张献忠攻破襄阳,夺取的不仅仅有朝廷官方囤积在襄阳的钱粮,也有左良玉的一些财产。

    新仇旧恨,加上钱粮到位,左良玉这一次追缴确实是卖了力气。

    张献忠麾下虽然大多是新募的兵卒,但是采纳了徐以显的谏言,开始有计划对麾下的兵马进行训练。

    经过了训练,又经历了不少-->>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