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百八十三章:军情如火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坏的局面……

    杨嗣昌微微颔首算是认可了陈新甲的谏言,有些话并不需要真正的说出口。

    “现在我军主力皆在北方,南方空虚异常,无疑是反叛的最好时机。”

    “但是张献忠、罗汝才现在却还未反叛,多半是还没有彻底做好准备。”

    杨嗣昌沉吟了片刻,陈新甲的话,让他对于南方的局面也有了一些盖帘,当下心中也是有了定计。

    “湖广、河南附近,现在有哪些军队可用?”

    “暂时能够调动的还有两支兵马。”

    陈新甲微一思索,很快便回答道。

    “四川、陕西两地尚有兵马可以用于驰援,如今有关南方形势的地图,我已经命人送入了堂中,阁部请看。”

    杨嗣昌顺着陈新甲所指的方向站起了身来,而后一路走到堂旁竖挂着的地图之前。

    这一份地图主要是以河南为中心,周边包括了陕西的东南部、四川的东部、河南、湖广全部、还有南直隶的西北部,山西南部

    陈新甲跟着杨嗣昌一起站在地图之前,说道。

    “南直隶的兵马暂时无法调动,在南直隶、湖广交界地区的大别山中仍有流寇活动,南直隶的兵马之所以不能调动,为的便是防止这股流寇窜入南直隶。”

    “这一股流寇也是七十二营的老匪,首领有五位,分别是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乱世王刘希尧、争世王蔺养成,此五人关系匪浅,无论进退皆为一体,合称为革左五营。”

    “革、左之狡横不下于张献忠、罗汝才,善战精锐多达万众。”

    杨嗣昌眉头紧蹙,目光自地图之上缓缓的扫视而过,心绪更乱。

    因为之前熊文灿的隐瞒,让他误判了南方的形势。

    使得现在南方根本就没有多少可以调动的部队。

    “为今之计,也只有调动四川、陕西的兵马了。”

    杨嗣昌定了定神,眼下并没有什么时间让他再怨天尤人,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他识人不明的错误。

    再如何的后悔都没有改变既定的事实,怨天尤人也并非是他的性子。

    杨嗣昌重新调整回了心态,现在他需要做的便是尽可能的弥补漏洞。

    “张献忠于谷城、罗汝才于房县,都在湖广北部的郧襄一带,若是起事只有两条出路。”

    “要么北上、要么西进……”

    东有大江高山,难以逾越,自然不能向东。

    而南下也不可能,因为想要南下,就必须要打破襄阳。

    杨嗣昌的目光放在了襄阳的上方,熊文灿此时领着军队的主力驻扎在襄阳。

    襄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要知道在当初的宋元之战,在拥有大量攻城器械的元军围攻之下,襄阳城都守了整整六年的时间。

    流寇缺乏攻城武器,绝无可能攻下襄阳这样的重城要塞。

    所以真正可行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条北上河南,进入南阳府中。

    另外一条是向西进入陕西的汉中府内,进入了汉中府内,在兴安便可以选择,是继续向着陕西转移,还是继续入川。

    “命四川巡抚傅宗龙,统领川东战兵经由汉中府赶赴郧阳府,截断入川和入陕的道路。”

    “再命三边总督郑崇俭,经由潼关、洛阳地区进入河南,赶赴南阳府,驰援河南。”

    “传令给熊文灿,让他令标兵固守襄阳,令左良玉、张任学、陈洪范、龙在田等营守备河南之南阳府,以断绝流寇北上之路。”

    杨嗣昌心中回忆着川陕两地的情况。

    张献忠和罗汝才等众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加上今年河南的旱灾,大批的流民流入郧阳一带,实力只怕是膨胀到了一个极为恐怖的程度。

    他心中清楚要想剿灭张献忠、罗汝才,这些兵力肯定不够。

    洪承畴和孙传庭这一次北上勤王几乎将三边的精锐都带走的差不多了,郑崇俭麾下的兵马并不多,战力也不高。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