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百三十一章:设计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r>
    “而卢象升麾下的大同兵和宣府兵却是就在我大清南部的边陲,日日夜夜与我大清相处。”

    多尔衮举起右手,轻轻的点了点座椅的扶手,言道。

    “卢象升有武名,自其于崇德元年就任宣大总督之后,宣大两镇的明军便开始越发的强盛。”

    清廷在馆内安插了大量的细作,大同和宣府多地都有清廷的眼线,除了这些渠道之外,那些偷偷越过边墙前来和清廷交易的商贾也将大量的消息带给了清廷。

    宣府和大同两镇的镇兵可谓是在他们眼皮子底下的发生的变化,多尔衮自然是清楚这些。

    卢象升日后能够带来的威胁,要比孙传庭更大。

    而且探报表示驻扎在真定的陕西军前锋已经拔营北上,应当是准备北上保宁府。

    卢象升则是领着宣大军一路南下,抵达了真定。

    对于明廷的一些规章制度,多尔衮甚至比起一般的明国官员还要了解。

    明国的勤王军自主权极小,他们的皇帝下旨让他们赶到何处就要赶到何处,要想转移驻地必须要先上奏折,等到批复答允之后才能够转移。

    孙传庭北上保宁府,多半是因为收到的旨意就是进往保宁。

    如果想要吃掉孙传庭麾下的这支陕西军,那么他们需要再度北上进往保宁,重走归路。

    而他们若是进攻孙传庭,那么此时就在西南真定的卢象升绝不会坐视不理,必然会赶来来援,到时候他们面对的敌人就不仅仅是孙传庭麾下的一万五千人,还将面对卢象升带领的宣大军。

    如果在战事之中处于下风,此刻就在东面辽东军绝不会放过这个抢夺军功的好机会。

    所以……

    最好的选择,就是针对现如今驻扎在真定的卢象升。

    没有明国皇帝的旨意,此时已经北上的孙传庭不能南下驰援,而此时屯驻于东面的高起潜到时候多半也只会作壁上观……

    前段时间保宁府内传来消息,卢象升麾下军中断粮足有三日,只差一些便发生了哗变,这件事在保宁闹得沸沸扬扬。

    对于明廷现在内部发生的事情,多尔衮其实也是知道一些内情,卢象升如今在明廷内部受到排斥他自然也是知晓。

    卢象升是明廷之中坚定的主战派,一路追着他们从北京到保宁,和他们大战了数场。

    但是如今明廷的掌权重臣偏心于议和,种种迹象都表明,明庭不愿意与他们爆发大战,只想要将他们赶到关外。

    此人若是不除,再过数年时间,宣府、大同等镇必然会焕然一新,届时他们再想南下只怕是便再找不到机会了。

    多尔衮抬起了头,看着底下一众垂首听命的将校。

    他和黄台吉之间很多的想法都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不一样。

    黄台吉想要和明廷议和,以便腾出手来去整顿那些还未臣服的蒙古诸部。

    黄台吉老了,人老了,心也老了,黄台吉如今虽然不过才是四十七岁,但是黄台吉的身体这些年月有些每况越下。

    虽然黄台吉极力的在隐藏,但是这一切还是都被多尔衮全部看在眼里。

    伴随着身体的每况越下,昔日那个有着万丈雄心的黄台吉也开始慢慢的消失。

    黄台吉的目光和精力如今大多都放在草原之上,似乎只想当草原诸部的共主,而不是放在南方,放在中原,去当那天下的皇帝……

    明国太大了,大到从南到北要花费数个月的时间。

    大到哪怕萨尔浒一役损失了十余万的精兵,仍然还有大量的精兵。

    大到哪怕内忧外患,朝堂腐朽,天灾绵延十数年的时间,仍然没有崩溃。

    甚至还到现在显露出了重振旗鼓的态势。

    明国若兴,必将大举北伐。

    纵观上下千年,南方的汉人只要兴盛壮大起来,所做的第一件事几乎都是北伐。

    明国的建立是站在蒙元的丘墟之上,他们一路北伐一直打到了捕鱼儿海,犁庭扫穴、直到彻底瓦解了元庭。

    曾经的蒙古帝国横跨-->>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