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百一十五章:戊寅之变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这样算下来,起码要到月底,才能抵达京师。

    “徐沟?”

    陈望看着皱眉无言的曹文诏,他知道曹文诏应该是想着北地和朝廷的情况。

    卢象升和杨嗣昌之间的斗争已经是放在了台面的之上的事情。

    两人之间,卢象升主战,杨嗣昌主抚,已是势同水火,难以化解彼此之间的仇怨。

    这些时日从京师的战况传来的并不算好。

    朝中的不合似乎正愈演愈烈,卢象升与高起潜意见相左,两人决裂分兵。

    十月十四日的时候,卢象升在巩华城领宣、大、山西三路共两万余名军兵誓师出征。

    而后卢象升率兵至顺义,与清军遭遇,先胜后败。

    杨嗣昌因此与卢象升再生矛盾,朝廷官员皆是知晓内情。

    卢象升斥责杨嗣昌沮师养寇,杨嗣昌则是骂卢象升轻敌浪。

    十月二十五日,清军开始进攻北京城,卢象升领兵拒战,鏖战近十日,清军受挫方退。

    清军绕北京至涿州,八分其军,沿太行山、运河,顺京西至山西大举侵略。

    最新的探报,清军主力已到良乡、涿州,随后分三路南下,一路由涞水攻易州,一路由新城攻雄县,一路由定兴攻安肃。

    连陷良乡、涿州,围高阳、阜城、威县等北直隶诸城,遍揉京畿。

    不过这些,都是不让陈望重复的念出徐沟这个地名的原因。

    之所以念叨徐沟这个地名最大的原因,是因为陈望在书中看到过,到了徐沟,他们就要往东了……

    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众人的思绪和谈话,一名风尘仆仆的令骑已是从远方飞驰而至,带来来自北方的消息。

    “建奴转道向南攻掠真定、保定……取道井陉,火速驰援!”

    军令是孙传庭亲自下达,更准确来说是兵部的急令,清军南下真定、保定,威胁真定府,命其火速驰援。

    陈望神色微凝,他记得孙传庭领军勤王之时,第一战就是在真定。

    从徐沟到真定走井陉的话,需要花费近十日的时间。

    也就是说十日之后,他将会第一次领军直面大举南下的清军。

    军令传达完毕,曹文诏恭敬接下了军令。

    孙传庭领军先行,洪承畴主力压后。

    初战极为重要,孙传庭很清楚清军的战力,因此在行军之时,上疏主张的便是和清军相遇切不可浪战,而是应当严加防守、伺机反击。

    而洪承畴也赞同孙传庭的意见,经过商讨之后,先锋部队共选五营。

    曹变蛟领精骑作为前驱,贺人龙领延绥兵再后,孙传庭则是领督标营居中,曹文诏领本镇兵殿后。

    陈望也被选入了五营之中,与贺人龙一起作为曹变蛟的接应。

    左光先和祖大弼则是分别带着固原兵和宁夏兵跟着洪承畴,以为后劲。

    “建奴甲兵凶猛,轻易不可浪战,你在前方务必小心谨慎。”

    曹文诏将手中的军令收好之后,转身再度嘱咐了一句,便策马离去。

    真定告急,急行军向东,要做的准备工作很多,自然需要争分夺秒。

    陈望同样勒马回营,不断的开始的发布着军令,调整大军的行进速度。

    真定一战,陈望很清楚结果如何。

    明军是胜利的一方,解除了真定之围。

    陈望很清楚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继续走下去,接下来会如何发展。

    戊寅之变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他再清楚,甚至明清两方的战损和收获他也是一清二楚。

    但是眼下历史已经是差不多面目全非,注定和历史完全不同。

    虽然大体没有发生改变,但是细微之处却是已经发生了使很多的改变。

    历史上卢象升在南下追击之时,将麾下所统的不少的兵马都交给了陈新甲,去守护昌平皇陵。

    而-->>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