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百零一章:欣欣向荣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多七千五百多人,算得上足额了,正军也超过了两千人。

    虽然明时按照规定,一处千户所满编的话应当有正军一千一百二十人,但实际上大部分的卫所限定的兵额都不足这个数字。

    现在的汉中卫右、后两处千户所完全可以算是超纲的卫所。

    不过这并不重要,现在孙传庭还没有倒,有什么问题孙传庭都会帮忙兜底。

    孙传庭是一个颇为护短的人,他不像普通文官一样,将武官都视作走狗丘八。

    孙传庭赏罚分明,不会克扣任何人的饷银,也不贪墨下属军功。

    有多少的功劳便报多少的功劳,有多少的赏银便发多少的赏银。

    作战之时,孙传庭身先士卒,麾下将校受到歧视欺辱,他也会站出来为其声张正理。

    正是因为孙传庭带兵打仗却能够屡屡建功,当时一众将领对其极为信服,甚至愿将性命相托。

    历史上贺人龙因为杨嗣昌将本来许诺给他的平贼将军,转交给左良玉因此心生愤恨,继而不听调令,最终导致围剿计划失败。

    而后贺人龙基本上是处于割据的状态,对于当地巡抚和总督的调令直接当成空文,就算是听令而去,也根本不与流寇接战,往往在开战之前鼓噪而去,无人可以管制。

    孙传庭被放出了狱出任三边总督,是在崇祯十五年,他出狱之后在西安发布了召集的命令。

    面对着孙传庭的召唤,一贯听调不听宣的贺人龙在这个时候却是选择奉令而行。

    当时的贺人龙已经是脱离了朝廷的掌控,实际上完成了割据,但是在听到孙传庭传召之时,仍然是选择了遵从,足以见孙传庭的人格魅力。

    而后发生的事情,大部分人都已经知晓。

    当贺人龙带领着少许的亲兵离开了安全的大本营,进入西安面见孙传庭时。

    等待着他的是高高举起来的屠刀……

    陈望神色阴沉了些许,贺人龙和左良玉这两个人对于他来说并非是历史书上的名字,而是两个真实存在的人。

    左良玉曾经与他推心置腹,贺人龙曾经与他并肩而战。

    贺人龙和左良玉两人在初时也都可以说是颇为忠心。

    在一开始的左良玉心中有着些许其他的想法,但是贺人龙在一开始进剿的时候确实是尽心尽力。

    但是无论时局如此,朝政如此,文官视武官为猪狗,武官地位卑贱又受严加防范。

    朝廷苛待,赏罚不明,如何不让人离心离德?

    “……所内学堂营造四所,按照大人吩咐,招收十三周岁以上的男丁入学,教育读写算数,以一年为一期……”

    陈望收回了思绪,王元康站在仍然在禀报着所内的大小事务。

    学堂的事情也是陈望安排下去的,孩童的培养周期实在太长,现在时间紧迫,而且资源有限,自然是暂时搁置。

    现在的学堂都是速成班,一年一期,而且并非是全日制的学堂,来上学的学生上半天的学,做半天的工。

    教的都是常用字,还有基本的算数等等。

    现在军器具规模远远达不到需求,等到之后水力锻锤建造出来,大规模的工坊建立起来之后,这些学生就是作为工人最好的人选。

    “第一批的学生是在今年的六月毕业吧?”

    陈望打断了正在禀报信息的王元康。

    王元康点头道。

    “大人记得不错,第一批的学生正是在去岁六月入学,到今年六月正好满一年之期。”

    “军器局现在是什么情况?”

    陈望放下了手中的文册,王元康将两处卫所的民政管理的井井有条,不需要他分出多少的心神,接下来只需要稳定发展即可,王元康的汇报平日的也算是详细。

    相对于民政,陈望更关心的其实是军政方面。

    “军器局如今有兵器匠有一百七十人,一级工匠一百五十人,二级工匠一十七人,三级工匠三人。”

    “甲匠一百五十三人,一级工匠一百三十人,二级工匠二十一人,三级-->>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