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没有做进一步的表示,仅在林奏上朱批“随时加意严防,不可稍懈”
七月初五8月2日道光帝收到乍浦副都统于六月二十五7月23日发出的奏折。
告知英舰一艘进犯乍浦。他即令杭州将军派兵增援。
七月初六8月3日道光帝又收到林则徐于六月初五7月3日发出的奏折。
告知又到英国军舰十艘、轮船两艘。
并告知听闻英军可能北上舟山、上海、天津。
他一面命令林则徐严密防守,“不事张皇”。
一面根据林则徐的建议,命令直隶总督琦善:英舰到天津,若情词恭顺,“告以天朝制度,向在广东互市”
天津既不准通商,也不准“据情转奏”。
若桀骜不驯,立即统兵剿办。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看得眼皮子直跳。
还通商……
砰!
茶盏被摔的粉碎。
“通你个头啊!打你来了!”
康熙怒不可遏!
最关键的是,他从这套话里看到了别的意思。
天津布置的两手准备,已表现出剿办的旨意有所摇移了。
……
同一天,道光帝收到邓廷桢于六月十八7月16日发出的奏折,告知厦门开战获胜,大为兴奋,朱批“所办好”,并对出力员弁优赏有差。
七月初七8月4日,道光帝收到乌尔恭额于六月二十六7月24日发出的奏折。
告知英国增添军舰,并投递“伪相”指巴麦尊文书等情。
道光帝对照厦门“获胜”的战报,下令将乌尔恭额革职,留营效力,调邓廷桢赴浙主持军务,并兼署浙江巡抚。
……
{如实汇报反而被革职,怪不得这些大臣们都谎报呢。}
{花剌子模的大聪明国王,信使带来好消息就赏,坏消息就去喂老虎。}
{当前用人之际却革职官员,道光帝咋想的?}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不想知道道光怎么想的了。
因为这样的朝廷信息差不断上演,统治者是根本无法全面获取信息的。
“消息足足一个月才传递到北京,英军早把厦门和定海打了一遍了。”
“关键是……”
乾隆深吸了一口气。
此时英军正在北上啊!
……
与此同时,英军按照既定的作战计划,在攻占定海、设立殖民统治机构后,于六月三十日7月28日由懿律率“威里士厘”号等8艘舰艇,驶离舟山,继续北犯。
七月初八8月5日过山东半岛成山角,晚泊于芝罘岛附近。
七月初九8月6日道光帝收到邓廷桢于六月二十三7月21日发出的奏折,称其得知定海战况欲赴浙江,但恐英军再犯福建,“转恐首尾不能相应”。
道光帝令两江总督伊里布为钦差大臣,前往浙江主持军务。
同日8月6日英军继续北航,经大小竹山岛、高山岛和候鸟岛,闯入渤海湾。
道光二十年七月十二日1840年8月9日,英国舰队进泊天津大沽口外。
……
天幕上。
道光倚靠在软枕上,手里展开一封奏折。
『天津拱卫神京,已属扼要之区,且近接盛京,尤为根本重地。』
『欲求处处决胜,时时常胜,臣实不免隐存意外之虞。』
『即如江、浙等省,所恃为外卫者,原止长江大海,今海道已被该夷随处游奕,长江又所在可通,是险要已为该夷所据,水师转不能入海穷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