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余几人也皱着眉头。
他们忍着不快,在白帛上迅速记录着天幕上的图片与信息。
一切都等稍后再谈。
……
一本写着错综复杂文字的图书被一页页翻开。
转化成符合各个朝代语言的同时,还有大量图片。
……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殖民者的冒险远航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托勒密的《地理学》被译成拉丁文,地圆学说引起人们重视,人们关于地域的观念发生重大变化。
其次,此时由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也已传入欧洲,为航海远行提供了方向指针。
多桅轻便的快速帆船此时也在欧洲出现,使踏海远航成为可能。
于是,欧洲殖民者开始了一系列的远航探险。
……
穿过狂风暴雨。
平塔号的瞭望手胡安·罗德里格斯·贝尔梅霍从桅杆上看到了现在的一片绿色群岛。
他兴奋高呼着:
“有陆地!有陆地!”
声音未落,一群毫无形象的人冲到甲板上。
他们眯着眼,看向远方。
随后互相拥抱,高声欢呼着。
……
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东部的巴哈马群岛。
就在明孝宗发布“海禁令”的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人的大航海时代开始了。
同时,文艺复兴运动正如火如荼,由自由民组成的新兴商业城市成为欧洲的新希望。
西方历史著作中常常把1500年当成东西方文明“大分流”的起始之年。
……
{在正统的中国经济史上,从来没有为海盗留一席之地。}
{然而,近世的史料发现,自16世纪之后,正是非法的海盗活动造就了南太平洋地区的贸易繁荣。}
{据学者严中平的研究,海盗商人把大量中国货贩运到马尼拉,进而通过西班牙商人远销到欧洲和美洲。}
{与此同时,他们还把出产于日本和墨西哥的白银大量运回中国市场,构成全球商品和白银流通的重要一环。}
{但从明代开始的中国,却从全球化的版图上渐渐淡出,最后终于内卷为一个闭关锁国的内陆帝国。}
……
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到达印度半岛西南岸的卡利库特港。
……
大明·成化时期
朱见深翻着手边的海图,一边看一边生气!
生谁的气?
生他那死鬼老爹的气!
要不是他爹造孽……
越想越气!
……
大明·弘治时期
朱佑樘嘴角抽搐。
怎么感觉怪怪的?
就像完全不搭的两个东西缝在了一起一样……
“不海禁……你出兵出钱给我打海盗啊……”
出兵出钱……
朱佑樘想到了张家兄弟,又想到了和珅。
乾隆的思路其实也可以参照一下吗。
就基于他对这两兄弟的了解。
最后大不敬的事肯定不少干。
“天气不错,该养猪了……”
……
明·正德十四年-嘉靖元年·公元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绕地球航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