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抬头看向天幕。
想到嘉庆与道光的作为……
“当然没有……”
……
道光呕心沥血的推行节俭,然而对清朝的影响微乎其微,官员们只是当着他的面摆出节俭的样子而已,私下里仍是挥金如土。
并且,国库开支也没有因为他的节俭而减少,反而越来越大了。
一方面,皇室人口膨胀,顺治时才两千人,道光时已有三万多人,这些人本身不会创造价值,而且还要吃喝拉撒。
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让道光的压力非常大。
另一方面,道光年间物价上涨,因为人口越来越多了,耕地面积不变,人越多人均粮食就越少,价格自然会上涨,行政运营成本就增加了。
……
{这时候就会有人问了,UP猪UP猪,那物价上涨,道光怎么不增加赋税呢?}
{……我就不问……}
{不问我也说!说来还是康熙的锅,康熙不懂经济,下了一道“永不加赋”的圣旨。}
{祖制吗,你们懂的,他们就是有再大的胆子也不敢违抗康熙的圣旨。}
……
康熙:……
胤禛:……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真想大骂一声。
他就是蠢!
解决财政问题的最好办法不是节衣缩食!
而是开源兴利!
朕挥金如土,国库却如此充盈。
你锱铢必较,国库却越来越空虚?
多想想为什么!
……
同时,从乾隆后期开始,各地动乱不断,这些动乱从政治上来说是破坏社会稳定,从经济上来看是增加清廷经济负担。
平定一场叛乱,需要花费大量的银子,光是平定白莲教叛乱就花费了两亿两银子。
一次叛乱就耗尽清廷家底,嘉庆敢不节省?道光就算天性不吝啬,也不能不节省。
……
乾隆:……
……
大明·嘉靖时期
朱厚熜看明白了。
“都是坑,都是人才!”
也对,自家祖宗出身不好不懂财政。
这些从山沟沟里跑出来的土鳖就懂财政了?
“这一点上,倒是半斤八两啊。”
……
道光刚即位的时候,国库只有两千万两银子,这是自三藩叛乱以来清廷财政最困窘的一次。
而这个数字还是账面上的,真实有多少,恐怕道光自己也不知道。
当时,治理黄河就要花费上千万两白银,国库中就这么点儿钱,无疑加重了道光的忧患意识。
但,道光虽然看不透官场玄机,可也不完全是吃干饭的。
……
天幕上。
大清的西北部卷起一层狂沙。
在狂沙中,弯刀与火光闪烁着。
……
道光六年1826六月,新疆张格尔带领五百多人,以祭拜祖先麻札坟墓为名,煽动和纠集了一万多民众集体叛乱。
张格尔是大和卓的孙子,出生于浩罕汗国。
……
大清·雍正时期
雍正冷冷的看着天幕。
“又是这地方。”
张格尔?
呵,好大的口气。
张格尔,波斯语音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