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七百四十九章:节俭救不了大清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     “只是可惜……”

    刘病已想到了还是一片迷雾的海外诸国。

    道光的不幸之处在于,他不仅要对付国内的不安分力量。

    还要应付正处于扩张期的海外势力。

    “日不落……”

    刘病已念叨着这三字。

    比我大汉还狂。

    ……

    改革还没有开始就停止了,但财政亏空的问题仍然存在。

    道光想来想去,最后,经过跟他尊敬的师父——理学大师曹振镛商量以后,得出结论:

    解决财政亏空的唯一方案只能是节约开支,而节约开支的首要任务就是皇帝要为天下国家做出表率,带动大家一起节约。

    为此,道光发布《御制声色货利谕》提出了三个最基本的节俭方针。

    一、重义轻利,不要贪财。

    全国人民一起省,皇帝省,大臣省,百姓省。

    道光言:“百姓不富,我这个皇帝怎么能富呢?”皇帝不富,大臣怎么敢富呢?所以,大家一起来节省。

    ……

    大汉·景帝时期

    刘启蹲在田地头,怼了怼身边仰躺在地的小刘彻。

    “彻儿,你觉得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小刘彻都快累嗝屁了,躺在地上闭目休息的他,有气无力道:

    “有道理有道理。”

    “节俭吗,大父也是这么做的。”

    刘启点点头。

    “既然有道理,我们也得以身作则。”

    小刘彻猛的睁开眼!

    不对劲!

    “那你的伙食也该降降了。”

    小刘彻抬起头,难以置信的看着刘启。

    说的是人话吗?

    我就爱吃点猪蹄?!

    猪肉都是你和阿母吃了!

    “以后从三个猪蹄降为两个。”

    刘启竖起两个手指,笑眯眯道:

    “但若是能在三个时辰内垅好半亩地,就再给你一个猪蹄。”

    小刘彻无力的躺回去。

    玩什么朝三暮四啊……

    “好……”

    烦死了!

    刘启摸着胡须笑个不停。

    还是逗孩子好玩。

    不过……

    刘启看向天幕,思索着一件事。

    节俭……真的有用吗?

    ……

    二、各省停止进贡。

    在嘉庆时期皇帝就下令停止进贡之风,后来臣下改变政策,认为进贡珠宝是奢侈,那么进贡一些土特产总是合情合理的吧。

    现在道光说,连土特产也不必进贡了,他甚至抱怨说,这些土特产本来就不值几个钱,但被大臣们夸得天花乱坠。

    不管怎么说,都是老百姓的东西,不收礼就能为老百姓节省点儿。

    而且,这些土特产从地方运到北京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

    后唐·明宗时期

    “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嗣源觉得李商隐的这句诗说透祖宗创业之理。

    “能做到这一步,就超越六七层皇帝了。”

    他看向一边读书的郭威与小赵匡胤。

    “但可惜时事不对。”

    “这些锦上添花之举,与大势无用了。”

    ……

    后周·世宗时期

    郭荣看着这点,想-->>

返回目录